• 一浇解千仇,以及其他百度高管昨天现场的AI表现
    一浇解千仇,以及其他百度高管昨天现场的AI表现 长头发的编外 ☉ 文      2019-07-04

    这次事件暴露出了两个最基本的AI命题:大数据和AI安防。大数据舆情监控如果做的好,就能提前预警那家伙的行为。而如果人脸识别、行为表情等深度分析做的好,结合起来,就能从预警转化到实际预防了。这是AI最基本的功夫,必须打通数据之间的Gap.

  • 被“监控”的童年
    被“监控”的童年 李子 ☉ 文      2019-06-23

    曾经设法逃离上一代“监控”的人,也开始监控下一代了。这次的主战场,不是日记本,而是电子产品。

  • 姜奇平:机器人的“好奇心”
    姜奇平:机器人的“好奇心” 姜奇平 ☉ 文      2019-06-11

    罗切斯特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塞莱斯特·基德认为,新奇性和惊奇感是好奇心的两个关键参数。“孩子们更喜欢令他们感到意外的事物,或者是因果关系为他们所不知的事情。”这些参数若是转化为算法,机器人就能变身“好奇宝宝”。

  • 机器人三大定律只是人类的一厢情愿 AI可能并不遵守
    机器人三大定律只是人类的一厢情愿 AI可能并不遵守 Hans A.Gunnoo ☉ 文      2019-06-11

    如果早在20世纪50年代这些定律就已经被制定出来,为何我们还如此惧怕机器人呢?是什么促使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甚至斯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将AI视为人类“最大的生存威胁”?长话短说,这是因为阿西莫夫的三大定律不起作用。

  • 张钹院士:AI奇迹短期难再现 深度学习技术潜力已近天花板
    张钹院士:AI奇迹短期难再现 深度学习技术潜力已近天花板 宋笛 ☉ 文      2019-05-26

    人工智能的核心是知识表示、不确定性推理这些,因为人类智慧的源泉在哪?在知识、经验、推理能力,这是人类理性的根本。大数据、互联网和强大的计算资源,这些都会支撑人工智能继续走下去,尽管有的时候还只是表面上的繁荣。张钹院士正在提倡第三代人工智能,按照目前的设想,新的技术路线应该要解决目前存在的不可理

  • 帮AI公司干脏活累活的公司,都死了
    帮AI公司干脏活累活的公司,都死了 李夜 ☉ 文      2019-05-25

    庞大在于数据量会更大,以传感器为例,随着传感器成本下降,并被大量应用,将有更多大量的数据需要被标记;更多样指的是更丰富的数据维度。而之前,疲劳检测只是通过摄像头捕捉人脸。将来,更多维度的数据将被收集,不单单是2D的图象、声音,3D的激光雷达以及心跳数据等也将被纳入到采标的范围内。

  • 杨学成  :中国人工智能“安防”四小龙
    杨学成 :中国人工智能“安防”四小龙 杨学成 ☉ 文      2019-05-18

    智能企业若按技术发展阶段划分,可以分为运算智能(计算+判断)、感知智能(能说会看会认)、认知智能(理解+思考)三个阶段;若按出身则可以分为原生型和转基因型。

  • 人脑连接互联网,请慎之又慎!将遭遇伦理和技术挑战
    人脑连接互联网,请慎之又慎!将遭遇伦理和技术挑战 刘霞 ☉ 文      2019-05-13

    2018年,未来学博士伊恩·皮尔逊在一篇博客文章中提出了人类终将长生不老的理论。皮尔逊指出,这不是通过人类的自身躯体实现的,而是通过把大脑与人形机器人结合实现的。

  • 徐匡迪之问揭开了当下中国人工智能虚伪的面纱
    徐匡迪之问揭开了当下中国人工智能虚伪的面纱 待验证 ☉ 文      2019-05-05

    开源算法唯一好处在于人人都可获得,门槛非常低。所以大量公司从网上下载了开源算法,然后以其为核心研发出一套AI应用,再披上华丽的面纱,唬的普通用户奉若神明。这也在突然间中国出现了如此多的人工智能公司的原因之一吧。

  • 骆欣庆:AI不会消灭人类,人类将成为AI!
    骆欣庆:AI不会消灭人类,人类将成为AI! 骆欣庆 ☉ 文      2019-04-11

    如今,现实中使用的人工耳蜗,就是脑机接口的一个现实例子。人工耳蜗是一种电子装置,由体外言语处理器将声音转换为一定编码形式的电信号,通过植入体内的电极系统直接兴奋听神经来恢复、提高及重建聋人的听觉功能。

  • 李飞飞:AI的最终目标是赋予机器以智能
    李飞飞:AI的最终目标是赋予机器以智能 ACM ☉ 文      2019-03-01

    从根本上来说,AI 是一个技术领域。它的最终目标是赋予机器以智能。但是由于人类的智能与这个领域有如此紧密的关联,因此拥有神经科学和认知科学的背景和合作者非常有帮助......致力于开发能够使计算机和机器人会看、会思考的智能算法。在本次采访中,她谈到了计算机视觉和神经科学,以及如何增加这一领域的多

  • 地平线创始人余凯:软硬件结合在边缘计算领域机会最大
    地平线创始人余凯:软硬件结合在边缘计算领域机会最大 林纯洁 杨燕青 后歆桐 ☉ 文      2019-02-25

    软硬结合最早可以追溯到图灵奖获得者艾伦·凯伊(Alan Curtis Kay)的观点,但是产业界中真正跟进的企业只有苹果,苹果创始人乔布斯非常推崇软硬件结合。人工智能要推动大规模的应用落地一定要从软件到硬件,真正去提升人工智能计算的效率。在人工智能时代,软硬件结合将更为紧密。

哈希力量 ☉ 人机智能科普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