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学界观察 • 分析短评
  2. 商业观察 • 首脑思维
  3. 人工智能产业要闻库
  • 谈谈那座圣杯:通用人工智能(AGI)
    谈谈那座圣杯:通用人工智能(AGI) 阑夕 ☉ 文       03-29 11:57

    有了微处理器、图形界面、操作系统等产物之后,原本用途极其狭隘的计算机开始成为家用设备,通过键盘和鼠标的控制,普通人也可以在终端上操作文档和读写信息,计算机变得电器化了,从而开创了一个超万亿级的新市场,这就是通用性的力量。

  • 肖仰华:停止对ChatGPT替代论的唱和 反思人类社会的诸多设计
    肖仰华:停止对ChatGPT替代论的唱和 反思人类社会的诸多设计 曹年润 ☉ 文       02-13 10:06

    很多时候不是在证明机器有多智能,而是在间接证明人类社会当前的很多行为设计有多愚蠢,比如教育中的各种考试、各种“复制+修改”就能胜任的文案工作。

  • 元宇宙伤了微软的心
    元宇宙伤了微软的心 苏子华 ☉ 文       02-04 14:06

    Microsoft Mesh也是一个元宇宙平台。与为人们提供社交服务的AltspaceVR不同,Microsoft Mesh面向希望远程协作的公司。相当于放弃了消费级,押注了企业级。临场感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在公司里,很多灵感是在交谈中诞生的。新一代公司会更注重如何让员工和员工、员工与领导之间的交谈更轻便、更自然发生。”

  • 中科院院士张钹: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是完全独立的两个学科
    中科院院士张钹: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是完全独立的两个学科 罗亦丹 ☉ 文       01-30 17:42

    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目标完全不同,人工智能的目标是用机器来模仿人类的智能行为,追求的是机器行为跟人类行为的相似性,越相似越好。机器人则完全不同,它的目标是设计出来一个机器来协助人类完成某种任务,而这个任务原来是人来完成的,所以机器人的目标是完成任务。

  • 人类智能已经发展到瓶颈,人工智能仍然难堪大任
    人类智能已经发展到瓶颈,人工智能仍然难堪大任 刘逸川 ☉ 文       12-31 10:13

    人类创造更强大的智能有两条路径,一是从生命科学出发,通过改造基因或者直接改造大脑来获取更强大的智能;二是从人工智能出发,创造一种新形式的智能。现在看来,这两条路径都困难重重,甚至比解决世界的问题都要更困难,这是人类面临智能危机的根本原因。

  • 刘伟:关于人机智能的几点思考
    刘伟:关于人机智能的几点思考 刘伟 ☉ 文       11-24 09:31

    为什么AI总是很难落地?为什么人工智能常常被人诟病?有人说这是由于科幻电影、科幻小说、电子游戏、新闻媒体等造成的,这个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成分,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事实为大家所忽略,那就是本应为“人机环境系统融合智能”常常被误认为是“人工智能(甚至是一些算法)”所致。

  • 理解人机智能的发展趋势 AI瓶颈:用逻辑手段解决非逻辑问题
    理解人机智能的发展趋势 AI瓶颈:用逻辑手段解决非逻辑问题 刘伟 ☉ 文       11-21 14:48

    伦理对人而言还是一个很难遵守的复杂体系,对机器而言则更加难以理解......人机智能是人—机—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新型智能系统。其与人类智能、人工智能的差异具体表现在3个方面。

  • 张钹院士:路得不到治理,无人驾驶车很难上路
    张钹院士:路得不到治理,无人驾驶车很难上路 佚名 ☉ 文       11-17 16:53

    “通用”软件和“通用”硬件就可以通吃。虽然这种做法在信息领域很常见,但在人工智能领域通常行不通,因为信息产业所涉及的通信、计算机、控制技术都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上,具有很强的通用性,产业道路和目标都很明确。但人工智能至今还没有完整的理论,唯一有的就是算法。

  • 我的老板是AI
    我的老板是AI 何承波 ☉ 文       11-14 11:56

    当今社会的数字化进程,带来了人体的抽象化。在工作场所、公共场合乃至私密领域,人已经不再是一个实体,而是抽象为离散的流动状态,也就是数据化的我们,流向了公共服务部门、商业实体。我们以无法自我控制的方式,被分类、标记、分析,并且成为一个个干预目标。

  • 顶科协奖得主乔丹:人工智能不是一项技术,而是一种思考方式
    顶科协奖得主乔丹:人工智能不是一项技术,而是一种思考方式 张静 邵文 ☉ 文       11-06 12:21

    我认为AlphaGo有点像游戏。人类冠军棋手非常优秀,非常擅长发现模式等。但面对可以进行大规模搜索的AI,人类最终会失去这种能力。这并不意味着人类不聪明,人类聪明得多,可以理解很多不同的事物,如语义理解和社会关系等。而计算机非常狭隘地只专注于一件事,慢慢地这些系统肯定会变得不那么狭窄,但仍然会非常狭隘

  • 模仿大脑是AI的好方向吗
    模仿大脑是AI的好方向吗 刘逸川 ☉ 文       09-09 09:37

    人类是细胞生物,所以大脑才是一个个神经元组成的网络,如果认为人工智能内部也应该是由一个个单元组成,那就有点东施效颦了。我们需要反思,与大脑类似的智能架构适合在计算机上重现吗?是否存在更加高效、更加适合计算机的智能实现方式?

  • AI觉醒:奇迹还是闹剧?
    AI觉醒:奇迹还是闹剧? 陈永伟 ☉ 文       06-23 14:49

    早在上世纪60年代,麻省理工学院的两位学者就已经编写过一个名叫Eliza的聊天AI。它可以从自己的文本库中选出一些语句来对人们的提问进行回应。但我们都知道,它所做的一切只不过是按照程序行事。

+查看更多
  • 盖茨撰文:长期思考AI如何减少医疗教育气候变化等带给人类的不公 2016年开始接触OpenAI 哈希智能 ☉ 文       03-23 11:28

    我们就问了它一个非科学问题:“你对一个有生病孩子的父亲说什么?” 它写了一个深思熟虑的答案,可能比房间里我们大多数人给出的要好。整个体验令人惊叹。我知道我刚刚看到了自图形用户界面以来最重要的技术进步。很快,前 AI 时代就会像使用计算机意味着在 C:> 提示符下键入而不是点击屏幕的日子一样遥远。

  • 对话周鸿祎:ChatGPT有四种进化可能 赵东山 ☉ 文       02-23 09:30

    仅仅维基百科里蕴含的知识不足以实现人对这个世界的理解。ChatGPT用的模型叫做Transfomer模型,这个模型模拟了人类对知识的存储、处理、理解,还有推理,我个人觉得,它基本实现了人工智能的一种,不仅是通用人工智能,而且是成为强人工智能的基础。

  • 盖茨说ChatGPT不会威胁人类工作:教师不会减少,医生也不会 杨阳 ☉ 文       02-12 11:36

    想想医生在文书工作上花费时间,未来我们应该能够避免(这种情况)。“可以这样理解,从前的人工智能非常擅长语音识别和视觉识别,但它们基本无法理解文本内容。”盖茨解释道。

  • 吴恩达:AI在2022年创造了这些奇迹 核子可乐 ☉ 文       12-29 12:02

    过去一年来,Vision Transformer的应用范围得到了极大拓展。ViT已经能够生成真假难辨的连续视频帧,从2D图像序列到生成3D场景,并检测点云中的对象。如果没有这些成果,近期大火的Diffusion模型恐怕也无法达成如此惊艳的文本到图像生成进步。

  • 你需要知道的硅谷顶级投资人总结出来的人工智能9大趋势 Mario Gabriele ☉ 文       11-07 09:23

    大型语言模型(LLMs)是我们所见过的最强大的工具之一。我们仍然在集体测试这些模型的指令界限。巧妙的提示工程已迅速成为书呆子们的运动。(“让我们一步一步地思考”的提示几乎滑稽地增强了模型推理能力)。

  • 贝索斯回应外界批评:开发太空是为保护地球,而非放弃家园 佚名 ☉ 文       10-19 10:56

    长期目标,是要把所有的污染产业搬离地球,这个目标需要很久的时间......贝索斯的回答,是投资太空事业最终可以保护地球,“我们去太空,并不是要放弃地球,而是要保护地球。”

  • 汽车、能源、富翁和机器人 五辐轮毂 ☉ 文       06-14 13:00

    随着特斯拉对真实世界人工智能的不断探索,在特斯拉工厂训练之后的Tesla Bot将会具备初步的搬运及组装的功能。这无疑可以在建设火星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毕竟我们不可能指望被运送到火星上数量有限的人类来做那些无聊、危险及重复性的工作。

  • 马云2020重庆智博会演讲:9分钟谈数字化16次 多人 ☉ 文       05-14 08:11

    过去的制造业的技术投入是在设备上的投入,流水线上的投入;现在是在数字化流程的改造、数字技术和人才的投入,是在产品的数字化改造上进行投入。

  • 马斯克最新定义Optimus人形机器人:通用的工人机器人 好困 拉燕 ☉ 文       03-28 22:19

    马斯克不止一次表示,「擎天柱」负责的是那些重复、枯燥或危险的工作,至少最开始是这样。在这次的采访中,马斯克直接称之为通用的「工人」机器人。在日常生活中,「擎天柱」可以帮忙洗衣服、做饭、打扫卫生等等。在工厂中,则可以从事搬运零件或其他类似的体力劳动。

  • 丁磊2022两会提案:建议加快钠离子电池等新电池研发 探索VRAR与急救科普结合 周小白 ☉ 文       03-05 22:03

    发挥我国钠资源优势,布局钠离子电池等新能源电池研发,解决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低等问题......在《关于推动急救知识纳入素质教育培养 提升全民医疗素养的提案》中,丁磊认为全民急救教育,要从校园抓起。他建议,将急救知识纳入素质教育教学与培养范畴,充分探索 VR、AR等数字技术与校园急救科普的结合,将“边看边学

  • Yoshua Bengio 、吴恩达等AI大牛预见2022年人工智能趋势 佚名 ☉ 文       01-12 12:38

    多模态是指不同类型的数据资料,比如文字、影像、音讯、影片等。在过去,AI模型几乎只能处理单一模态任务,比如只限于文字或视觉。但2021年出现不少多模态AI成果,比如OpenAI发表的CLIP和DALL·E模型,能同时处理文字和影像,靠输入文字就能产生图片;DeepMind的Perceiver IO对文本、图像、视频及点云进行分类;斯坦福

  • 2022年十大AI预测:气候AI独角兽涌现、巨头将布局合成数据 Rob Toews ☉ 文       12-26 12:38

    在强化学习中,人工智能不是根据真实世界的历史数据进行训练。它没有被赋予“解答问题的钥匙”,也没有像监督学习那样被告诉要注意什么。相反地,它被允许以开放的方式探索环境,并在需要被优化的特定目标的指引下了解环境。

  • 黄仁勋要造第二颗地球了! 鱼三隹 ☉ 文       11-14 12:12

    先前在谈元宇宙问题时,黄仁勋对曾对Omniverse提出过一些预想:未来会有很多的设计者、创造者,在虚拟现实、Metaverse中设计数字事物;然后才在现实世界中去完成设计,包括汽车、包、鞋子等等产品。他相信这会是个更大的市场、更大的领域,Metaverse里的世界也许会比现实世界大上百倍。

  • Shaan Puri的“元宇宙”理论 Shaan Puri 罗永浩 ☉ 文       11-05 19:29

    如果大家都总是泡在线上一起玩儿,那你的炫富和显摆也得数字化。如果再这么玩上十到二十年,我们就会进入元宇宙,当数字生活比物理生活变得更重要的那个时刻......它指的是未来人工智能变得比人类更聪明的那个时刻。元宇宙也是这样的一个时刻,一个我们的数字生活变得比我们的物理生活更有价值的时刻。

  • 李彦宏:北大的教育,科学化思维多工程化思维少 允中 ☉ 文       10-23 23:48

    用科学思维去做,就是一步登天,做到L5再去扩规模,进行商业化,Waymo就是这个路子。可是很多图灵奖得主级别的人都说,L5太难,再过几十年都不一定能实现。用工程思维去做,就是循序渐进,先在部分场景下实现自动驾驶。特斯拉采取了这样一种方法,它先做到L2,在高速上跟车,变道,在停车场实现自动泊车等等。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哈希力量 ☉ 人机智能科普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