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川:我们常说“上帝”有两种,一种“上帝”无所不能、什么都管;一种“上帝”在创造一个世界后,这个世界就自行运转了。人也是这种状态——一方面创造一个生命,像“上帝”般的位置,但创造出来后就放手让它自己运行了。
阿布-穆斯塔法:“预训练+微调”是一种分而治之的巧妙方式,一次训练AI专注于一个问题并完善它,例如,要求它造出语法正确的句子(即使表达出来的是胡说八道),然后为这个预训练的系统提供更具体的引导性信息。
这个问题的答案,也许在我请ChatGPT写的另一个关于“阳山村”的故事中能够找到。这个新故事是这样讲的:阳山村老村长林义发现了这一切,他的心情异常沉重,因为他深知这种趋势所带来的后果。于是,他开始了一场漫长而孤独的反抗,试图让村民重新回归耕种土地的本质。
ChatGPT、GPT-4和更先进的人工智能将开创新的时尚、意识形态甚至是宗教,这反而将增加两极分化。人类文化基于语言。而因为人工智能已经破解了语言,它现在可以开始创造文化。
马斯克在与其他一些联合创始人的权力斗争中失利,并于2018年气冲冲地离开了。他已经向该公司投资了1亿美元,但据报道,他未能兑现在几年时间里总共投资10亿美元的承诺。面对资金短缺,OpenAI在2019年转型为一家营利性公司,由与马斯克有过节的联合创始人之一萨姆·奥特曼(Sam Altman)领导。
1942年,科幻小说作家阿西莫夫在小说《环舞》中首次提出了3条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因不作为使人类受到伤害;在不违背第一定律前提下,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在不违背第一和第二定律的前提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后来,阿西莫夫又加入了一条新定律:第零定律,即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整体,或因不作为使人类整体
过去做什么应用都需要海量数据,现在很多基础数据通过预训练模型给你了,那么每家就可以结合自己的专有数据做fine-tuning(精调),做prompting(提示),做这种适应就行了。之前做个公司,最怕数据不够,因为数据散着或者在别的公司那里。
有了微处理器、图形界面、操作系统等产物之后,原本用途极其狭隘的计算机开始成为家用设备,通过键盘和鼠标的控制,普通人也可以在终端上操作文档和读写信息,计算机变得电器化了,从而开创了一个超万亿级的新市场,这就是通用性的力量。
很多时候不是在证明机器有多智能,而是在间接证明人类社会当前的很多行为设计有多愚蠢,比如教育中的各种考试、各种“复制+修改”就能胜任的文案工作。
Microsoft Mesh也是一个元宇宙平台。与为人们提供社交服务的AltspaceVR不同,Microsoft Mesh面向希望远程协作的公司。相当于放弃了消费级,押注了企业级。临场感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在公司里,很多灵感是在交谈中诞生的。新一代公司会更注重如何让员工和员工、员工与领导之间的交谈更轻便、更自然发生。”
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目标完全不同,人工智能的目标是用机器来模仿人类的智能行为,追求的是机器行为跟人类行为的相似性,越相似越好。机器人则完全不同,它的目标是设计出来一个机器来协助人类完成某种任务,而这个任务原来是人来完成的,所以机器人的目标是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