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隆·马斯克传》提到,马斯克决意在其各家公司中发展人工智能能力,这直接导致了2018年他与OpenAI的决裂。他试图说服奥特曼,OpenAI既然还是落后于谷歌,那就应该并入特斯拉发展。
面对AI的科技、成品及其现象,日本社会有诸如“被AI剥夺工作机会”“AI毁灭人类”等认知。野村综合研究所于2019年发表的研究成果显示,日本49%的职业将被AI等机器人所替代。一时间影响广泛,引发民众产生对失业问题的担忧。
计算机工程师罗伯特·J·马克斯就是这些理智的发声者之一,他重申,AI永远不会实现像人类一样的智能或意识。AI的运行基于算法,它们的功能与人类的情感和思维有着质的不同。
智能别针的特殊之处在哪儿?有AI加持只是一方面,更关键的在于,它的“穿戴性”更隐性,更没有机器入侵感,对“人”的外观改变更不显山露水。
拿计算机来讲,完全不跟应用结合,它生产出来的计算机什么地方都没有用,但是有了ChatGPT之后就告诉大家,人工智能有可能建立一个跟领域无关的模型。只有算法和模型摆脱了领域的限制,将来生产出来硬件和软件才会是通用,或者一定范围里头通用,你才有一个很大的市场。
1.人工智能支持的商业模式可能直接或间接地与你的价值主张竞争。2.无论所处行业的性质如何,你都可以使用人工智能来增强你的价值主张或提高运营效率。
我们有流利的系统,可以通过法律考试或医学考试,但我们没有可以清理餐桌并填满洗碗机的家庭机器人,对吧?这是任何孩子都可以在几分钟内学会的事情。但我们仍然没有机器可以接近这样做。我们显然在当前拥有的AI系统中缺少了非常重要的东西。
我要说的是,就像电力的使用离不开变压器和开关甚至遥控器这些电力控制系统,智能在商业场景上的落地,一定离不开“提训系统”,即提问和训练AI的能力。但语言并非唯一的提训方式,肢体动作也是,信号标识也是,甚至一切在动的东西都会是提训入口。
关于科技观有一句值得玩味的话是:任何在我出生时已经有的科技,都是稀松平常的;任何在我15到35岁之间诞生的科技,都是将会改变世界的革命性产物;任何在我35岁之后诞生的科技,都是违反自然规律要遭天谴的。
2001年,美国商人丹尼斯·蒂托支付了2000万美元,在国际空间站停留了8天,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位自掏腰包的私人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