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哈划重点:延崇高速公路车路协同系统,除了在道路设置感知设备、边缘计算设备和车路通信设备外,还建设了一套V2X综合管理平台。平台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卫星导航与定位等先进技术,在车车通信、车路通信的基础上,连接路上所有端侧、边侧以及周边配套系统,实现车与人,车、路、云的智能信息交互。】
北京冬奥会的脚步逐渐临近,北京首条智慧高速——延崇高速(北京段)即将服务冬奥会。自2018年2月被选为“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和智慧公路”试点项目后,延崇高速(北京段)已经历了三年多的建设。
记者12月8日从市交通委获悉,延崇高速(北京段)已经完成了时速80公里的L4级自动驾驶和智能辅助驾驶等多种测试。此外,北京市《智慧高速公路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也于近日发布,对外征求意见。北京智慧高速建设正进入加速阶段。
解密智慧高速
记者了解到,作为北京市首条智慧高速公路,延崇高速(北京段)已经在平原段实现了时速80公里的L4级自动驾驶和智能辅助驾驶,还在山区段实现了冰雪路面和长隧道内自动驾驶技术应用测试,完成了L4级编队行驶和队列跟驰。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科技处一级主任科员牟杰勇告诉记者,延崇高速公路车路协同系统,除了在道路设置感知设备、边缘计算设备和车路通信设备外,还建设了一套V2X综合管理平台。平台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卫星导航与定位等先进技术,在车车通信、车路通信的基础上,连接路上所有端侧、边侧以及周边配套系统,实现车与人,车、路、云的智能信息交互。
“如果把智慧高速看作一个能思考、会表达的‘人’,那么对行驶车辆、道路情况的实时感知,就是智慧高速的‘眼睛和耳朵’。通过物联网、5G等多种‘神经’一样的通信技术,将信息传输至整个智慧高速会自主学习、能深度思考的‘大脑’,辅助高速公路的管理者做出决策,实现人、车、路和环境达到和谐统一,最终使交通运行高效、安全、绿色。”首发集团信息化管理部副部长高祥告诉记者。
目前,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超过50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5.5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作为主干运输网,高速公路设置了相对完善的机电系统,满足道路日常运营管理、安全通行、信息服务等基本需求。但是,目前高速公路在运营时还存在一些缺陷。
“首先资产管理手段匮乏,易造成资源浪费、成本增加等现象;从管理角度出发,大量流交通已是常态化趋势,相比较而言,目前的综合管控手段无法满足运行现状;此外,对于日常服务及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的准确性、时效性、便捷性等特点尚未达到要求。”高祥认为。
“车路协同”是智慧高速的重要内容。目前,延崇高速“车路协同”仅是初步探索实践,对于普通驾驶者而言,最直接的体验是伴随式的信息服务。但在不久的将来,借助“车路协同”,可以让一辆“聪明的车”行驶在一条“智慧的路”上,给驾驶员和乘车人带来全新的智能出行体验。
在安全性方面,传统车辆靠驾驶员目测感知路况,受视野范围、注意力等因素限制,在远距离预测、突发情况处置等方面存在先天性不足。据统计,全球每年超过130万人死于车祸,90%的车祸是人为造成的,其中走神、疲劳、酒驾、超速占据相当大的比重。
而“聪明的车”借助“车路协同”,可做到超视距、全方位感知,大幅提升行车安全。比如,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面对突然出现的行人、动物等,可以利用路边单元传感器,提前将路况信息准确地传送给车,做出碰撞警告和快速刹车处置等,反应远超人脑,大大降低了事故发生率。
在通行效率方面,交通拥堵是每个大城市都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大家都深有体会。借助“车路协同”,“聪明的车”能实时感知周围其他汽车并与它们进行通信,随意停车、任意变道、加塞等行为将成为过去,车辆行驶将更加有序;“聪明的车”还能与交通信号控制设备通信,交通信号控制设备通过实时感知来往车辆,智能调控交通信号,通行将更加顺畅。
智慧高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记者注意到,我国高速公路转型与智慧高速公路建设已按下快进键,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2018年2月,交通运输部启动了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和智慧公路试点工作,在北京、河北、吉林、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河南、广东9个省市开展智慧公路示范工程建设。延崇高速(北京段)智慧公路就是试点示范项目之一。
交通运输部10月25日印发的《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中,也明确要加强智慧公路建设,完善公路感知网络,推进公路基础设施全要素全周期数字化,建设监测、调度、管控、应急、服务一体的智慧公路路网平台。
今年,北京市交通委在系统总结延崇高速(北京段)智慧公路建设经验,学习借鉴国内其他省市相关实践成果的基础上,于近期研究编制了北京市《智慧高速公路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南》)。
12月3日,《指南》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对智慧高速公路总体架构、建设、管理、养护、运营、服务及支撑体系提供了建设指导与技术建议。《指南》出台后,智慧高速建设将迎来标准样板。
对于下一步北京智慧高速的发展方向,高祥谈到,要深化技术研究。应该加大在人工驾驶和自动驾驶混行情况下的技术安全性;自主驾驶、车路协同式自动驾驶等技术方案的融合路径智能化路侧系统建设方案和技术标准等方面的研究力度;协同推动完善法律法规。如制定自动驾驶配套法律法规,进一步放开测试场景,完善测试和试点示范管理等。
(文章原标题:《时速80公里、L4级自动驾驶 北京首条智慧高速将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