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62年的科幻动画片《杰森一家》里,就有了蓝色铁皮做的家政机器人“罗西”,她精通28国语言,24小时待命无需休息,没有五险一金,既会做高难度的“仰望星空派”,还能阻止熊孩子往电路板里塞橡皮泥。
对于规格化的新闻资讯(例如灾害、体育、财报等动态信息)可以做到精确、迅捷的生成和发布,时间一般不超过30秒,且差错率远低于人工写作。这是机器处理的强项。
过去互联网技术尚未发明,谁也看不见谁,大家过好自己的日子就可以。现在人人都有一部手机,彼此都看得见,技术塑造了这样一种结构,让手机变成冲锋枪,人们拿着它在互联网上混战。
一些AI软件在生成图文、视频的过程中东拼西凑、以讹传讹乃至制假造假,造成诸多风险;有高校学者竟用AI造假的图片、论文投稿,引发一片唏嘘;AI换脸一度以假乱真,令人心生忧虑……
人类是宇宙间最弱的弱者,速度不快,耐力不强,力量不大,视力不远,咬合力不大,等等,唯一能够让我们生存并居于食物链顶端的,是人的智力,如果一旦出现一个远超人类智力的AI,又形成了自我意识,而且带有人类一样的无明和情绪,带有人类一样的我执和法执,那对人类而言绝对是灾难性的后果,而在这种灾难面前,弱小的人类无可反抗。
当今时代我们写作、作画、作曲,本质上也是为了表达内心真实的情感......但这样看待作品的角度明显是不正确的。“情感”不能作为“商品”,“创造力”不应被仅仅归于制造商品的工具,由工具制作出的商品并非艺术。
从较长的历史周期看,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工具的颠覆式创新,往往能增进人类福祉,同时也会带来风险和挑战。人工智能也不例外。一些极端案例提醒我们,在推动技术发展的过程中,要审慎评估其社会影响,确保技术向善。
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核心是人工神经网络,其本质是用计算机模拟生命体的神经细胞接受信号、作出反馈的过程。它模拟的水平越高,就越能像人一样思考和决策。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最近也警告称,人工智能将像“海啸”一样冲击劳动力市场。然而,目前发达国家的失业率低于5%,接近历史最低水平,工资增长也依然强劲。
AI的点解决方案是用AI改善你现有的决定,AI的应用解决方案是用AI改变你做决定的方式,AI的系统解决方案是AI促成了新的决定——生产模式变了......AI预测你喜欢某些商品后,直接把这些商品寄到你家。也许每个月甚至每周会给你发来一箱商品。你打开箱子:留下喜欢的,退掉不喜欢的。
AI会利好擅长解决新问题的人才,但会淘汰常规工作者,从而导致“赢家通吃”和更强烈的贫富分化现象,社会必须为AI创造出的额外财富想出更合理的分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