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哈划重点:Hi模式和智驾模式的打架是必然。问界成了华为汽车的代名词,那么其他的智驾合作伙伴的车怎么定位、定价?Hi模式合作伙伴的车怎么定位、定价?这个难题其实都抛给了华为的合作伙伴。最后的局面就成了卖的不好,是合作伙伴的问题;卖的好,就是华为的产品好。】
1、华为汽车的布局是典型的既要又要模式。三种模式:专利授权、Hi模式、智选模式。专利授权不说了,也不是华为汽车的重点,后两者是华为主推的。
2、从业务和财务角度看,Hi模式可以走量;智选模式可以获得更高客单价,其实算是自己“半下场”造车差不多了,毕竟华为承诺自己5年不下场造车。有了这个承诺,可以让Hi模式的合作伙伴放心用他们的解决方案。
3、从产品技术角度看,Hi模式通过铺量,可以获得更多的数据完善自己的智驾系统。华为的自动驾驶不依赖高精地图,我理解那就一定需要更大量的数据(当然,我不懂技术,也许我说的是错的)。华为的自动驾驶技术目前应该是国内最领先的,但这件事是需要不断迭代升级的。
4、什么好处都让华为占了,华为的算盘打得精。但也没那么容易双赢啊,所以就有了Hi模式合作伙伴长安老板近日的发飙;也有了智驾模式合作伙伴奇瑞负责人辞职事件;还有了问界品牌震天响,但“亲儿子”赛力斯的年报巨亏。
5、Hi模式和智驾模式的打架是必然。问界成了华为汽车的代名词,那么其他的智驾合作伙伴的车怎么定位、定价?Hi模式合作伙伴的车怎么定位、定价?这个难题其实都抛给了华为的合作伙伴。最后的局面就成了卖的不好,是合作伙伴的问题;卖的好,就是华为的产品好。
6、尤其是Hi模式,本质上华为就是一个供应商。放眼各行业、各国,有哪个供应商的声量、声誉比采购商更大的吗?我印象中没有,这就是矛盾所在。毕竟每个主机厂也都有自己的KPI啊。
7、两种模式并行,应该只是中短期的局面。未来,我判断一定只会走一条路。首先是华为自己可以更清楚的得出结论,哪个模式收入、利润更高。其次是Hi模式对于现有的合作伙伴来说是否有更好(差一点可用的,评估投入产出比)的替代方案。
8、华为5年不造车的承诺,其实就是给了自己一个5年的业务发展期和观察期,5年后见分晓。如果自己造车,说不定就会把亲儿子赛力斯收购了,其他合作伙伴数量会减少;如果自己不造车,安心Hi模式,那赛力斯可能也成了Hi模式的一员,其他合作伙伴数量会增加。当然,谁也不知道5年后新能源车是什么样,也许已经一地鸡毛了呢。毕竟5年时间不短,市场洗牌也早该结束了,该死的5年也应该死差不多了,能活下来的自己的技术都差不了,谁又愿意把核心的部分交给外人做呢。
9、不得不说,华为的品牌影响力太强了,要不然也不能1月份问界开年销量就把理想超了。据说2024年销量目标是60万辆,如果能实现,真的太强悍了。如果这种销量再持续增长,想想5年后,华为怎么可能不自己造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