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哈划重点:在他眼中,随着社会步入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在数理以及机械运算方面的优势,将逐渐取代的便会是左半脑,左半脑越发达被取代的速度则越快。而只有人类的智慧、情感、想象、哲学以及这些融合起来形成的创新,这才是智能时代没有办法完全取代的。】
金沙江创业投资基金主管合伙人 丁健
对于金沙江创业投资基金主管合伙人丁健而言,选择投资生命健康领域,既是偶然因素,有是必然的选择。
必然的部分在于,大学时期,丁健所学的专业便是化学方向,研究的是分子结构与有机生物,因此投资医疗健康属于专业对口,能力圈内办事。
但偶然的地方在于,1986大学毕业后,丁健先是报考并获取了美国高校信息科学硕士学位,随后又共建了亚信科技,主要为中国互联网企业提供基础设施设计与建设服务,他长期从事的工作,与生命健康关联度不高。
原本,跨界离开大学专业,选择了一条新的赛道创业并成功带领企业上市,这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或许已到了功成身退享受生活的时刻,但对于丁健而言,事业并未就此结束。
2005年,丁健在卸任亚信科技CEO后,加入了金沙江创投,通过后者提供的投资视角,他在关注信息科技领域创新创业机会的同时,也找到了将曾经搁置的化学学科知识捡起的机会,并将数字化医疗健康领域,作为了自己重点投资的领域。
近日,丁健在接受新浪科技采访时,分享了他对于数字医疗、中国科研创新等方面的理解。
数字医疗,最快5年将有大突破
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科技领域的成功人士,对生命科学领域的兴趣正不断攀升。
2020年9月,百度创始人李彦宏牵头发起并成立了生命科学平台公司——百图生科,并出任董事长,表现出了对生命科学的浓厚兴趣,并开始在各种场合,频频提及生命科学与生物计算间关联的各种奥秘。
今年3月,拼多多创始人黄铮在宣布卸任公司CEO之后,同时也宣布将投身基础科研,研究生命科学。
而在此之前,马化腾、张一鸣、傅盛、王小川等一众互联网一线创业者,也纷纷表现出了对于生命科学的兴趣与关注。
作为互联网科技领域最早的创业者,同时也是生命科学领域活跃的投资人,在谈及互联网企业创始人忽然扎堆研究生命科学的现象时,丁健打趣道,“那是因为他们的年纪都上去了,因此开始需要关注身体健康状况了。”
打趣之余,丁健指出的一个既定事实是——在基本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了的情况下,人们对于生活质量、健康长寿的要求,都提升到了一个非常高的重要性上。
回首2020,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让人们对生命的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而反映到资本市场,资本对于生命健康相关领域的投资力度也进一步加大。
在美国,2020年美国生物科技领域一级市场融资数量上升至近200件,融资规模增加68%达到128亿美元。而在国内,生物健康相关领域一级市场融资也迎来爆发,2020年全年融资数量增长超过200%,融资规模增加近300%,达到近40亿美元。
由于曾经长期从事IT信息科技领域的工作与事业,丁健本人对数字化转型,特别是大数据、人工智能对生命科学的影响,以及融合发展非常关注。“当前政府、医疗、投资行业都非常重视数字医疗领域,我们认为医疗健康是未来最有发展前景的领域之一。”丁健表示。
他看到,在中国市场,数字健康领域很有可能能够超越其他国家,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大,患者相对更多、医疗数据丰富,如果能够把这些数据进行归纳总结,一定能取得突破。
“如果能够通过计算机汇总各种病症的数据,对患者进行准确地诊疗,甚至能够达到三甲医院主治医生的水平。那么,即使是一个刚毕业的医学生,就可以在偏远地区,通过这样的‘医疗大脑’给当地患者做出高水平诊断,这样既能真正解决医疗资源短缺的问题,也意味着新的机会。”
“生命科学应该是下一个时代最重要的发展方向与投资领域”,在他看来,未来5-10年内,生命健康领域将逐步有大的突破。
循规蹈矩,搞不出科研创新
在看好国内生命健康领域的投资机会时,丁健也发现,相比于美国等国家的生命健康领域,国内在人才储备、技术以及专业设备等方面的差距依然存在。“国内正在逐步改善,但是国外相对还是处于领先的阶段。”丁健承认,我们还是有一点距离。
而在这背后,国内科研创新能力的不足,则很有可能进一步制约国内生命健康领域发展进步的速度。因此,解放左半脑负荷压力,进一步开发在情感、艺术、想象等方面更具优势的右半脑优势,成为了丁健给出的,激发社会科研创新活力的建言。
此前,丁健曾发表过“中国人对科学的好奇心被压抑了”的观点。在与新浪科技交流时,丁健进一步解释称,可能用压制这个词稍微重了一点,但其实孩子们的好奇心还是没有很好地被鼓励。
“老师家长们更希望孩子从小就循规蹈矩,关注更多的也是孩子是否守纪律。但好奇心往往是一种发散型的,科学家想做一件事情,往往不会去想这能赚多少钱,而是纯粹的好奇。所以我觉得外界干扰好奇心的东西太多了,纯粹追求好奇心的氛围并不够。”
从全球科研创新实力来看,以色列是目前全球公认的创新强国。
此前,丁健曾咨询过以色列某研究所所长,问他以色列是如何选择、审核科研项目。对方给出的答复是,“我们从来不审核项目,我们就挑最优秀的人才,让他喜欢什么就去研究什么,给他资金让他去研究。”
在丁健看来,科研创新是从发散思维中萌发出来的,而不会从循规蹈矩的思考中产生。
“我有一个观点,大家都觉得科学家是用左脑思考的,但我认为真正的创新是用右脑,因为一个用左脑思考的人是不可能觉得苹果掉下来会和地心引力有关的。”在他看来,左脑思考的人往往是按部就班地想问题,所以培养左半脑只能培养出匠人,但从创新角度来看的话,好奇心其实就是锻炼右半脑的过程。
“很多科学家很喜欢艺术,我觉得这并不是偶然性,而是有一定的关联。我相信有一天脑科学会揭示出这些观点。”丁健表示。
此外,在他眼中,随着社会步入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在数理以及机械运算方面的优势,将逐渐取代的便会是左半脑,左半脑越发达被取代的速度则越快。而只有人类的智慧、情感、想象、哲学以及这些融合起来形成的创新,这才是智能时代没有办法完全取代的。
“以前我们觉得下围棋下得最好的人,一定是最聪明的那个人。但现在,围棋冠军都被人工智能打败了”,丁健说,有时候灵光一现的创意,才是人类独特的优势,我们需要懂得开发并发挥这些优势的力量。
(编辑 | 韩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