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哈划重点:智能眼镜能向我们展示从远处看到的东西,同时还会有接入耳朵的设备能够让我们听到......相信你可以拥有一个在各方面都很优越的人工智能只是一个幻想。这就像宗教一样。这其实是一个工程问题,与未来发明无关。工程不能优化所有的东西,总是需要权衡,包括智能。】
关于未来的讨论总是等待时间的证实。在这次采访中,我们与凯文·凯利讨论了他对未来世界的预测,以及技术将如何改变世界。
和凯文·凯利(Kevin Kelly)的视频采访,从一个简单的未来预测开始。这位蓄着大把标志性白胡子的老人,今年67岁,是《连线》杂志的创始执行主编,目前仍然是该杂志的专栏撰稿人。在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中,凯利一直以一种创新的方式思考未来,并做出了不少有关未来科技的超前预测。
他最具影响力的一本书是《失控》(1994),曾经被作为《黑客帝国》中所有演员的必读书目。同时,他还曾作为电影《少数派报告》的未来学顾问之一,帮助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一同构建2050年的日常场景。“他对大趋势不感兴趣,他想知道人们早餐吃什么。”凯利戏谑地说道。
我是在谷歌中输入凯文·凯利的姓名,从蹦出来的个人网站中找到他的联系方式的。我向他抛出一个问题:“20年后,人们搜索到它的方式,会和我今天一样吗?”
“不,我认为我们将使用智能眼镜,而不是手机或笔记本电脑。”凯利很快否定道,并指了指我的眼镜,表示20年间,智能眼镜的发展将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它能向我们展示从远处看到的东西,同时还会有接入耳朵的设备能够让我们听到。”
同时,他认为未来的搜索方式也会发生变化,“我不知道它还会不会是谷歌,但我们将能够搜索整个世界,不仅仅是信息,也不仅仅是人,你应该能够找到位置或者具体的东西。你可以放一个图像或东西进去,说,找到它;或者是给搜索引擎看一些东西,说,这在世界的什么地方?然后它就能找到,你甚至不需要知道那个单词”。
尽管凯利在上世纪90年代便曾预测了今天互联网的发展,因而备受追捧,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比其他未来学家的能力更好,“我的错误预测和正确预测一样多”。他认为,重要的是去关注趋势而不是特定的产品或服务。比如向人们越来越靠近的机器,最开始是塞满整个房间、体形巨大的设备,然后变得更小巧、更贴近,可以放在桌子旁边,接着能够放到桌子上,放在腿上,能够装到口袋里……“它们离我们越来越近,所以下一步是我们要穿戴它们,这就是趋势。我们可以谈谈趋势,但具体的产品是无法预测的。”凯利强调。
2016年,凯利发布了他的新书《必然》,用12个关键动词对下一个30年的趋势做出了预测。比如“屏读”(把更多的表面变成屏幕)和“跟踪”(越来越多地使用监控技术)。他认为,未来我们将会被各式各样的屏幕包围。那些悬挂在中国许多建筑立面上的巨大屏幕,不但不会消失,还会出现在每个人家里的各个角落,成为人们与无所不在的智能互动的工具,并且还会采集、追踪我们的各种数据信息,成为自我凝视的镜子。
相比1994年的《失控》,《必然》对于许多人而言,更像在讨论身边正在发生的故事。当然,这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有人质疑这部书的创新性远不如前者。不过,关于未来的讨论总是等待时间的证实。在这次采访中,我们与凯利讨论了他对未来世界的预测,以及技术将如何改变世界。同时,他也在对话中表现出对中国科技公司的关注,认为像微信这样的平台想要真正走向全球市场,需要做出选择,重新去中心化。
《连线》杂志创始执行主编、著名畅销书作家凯文·凯利
三联生活周刊:距离《必然》出版已经过去了3年,你现在是否观察到一些不同的变化,或者发现你的预测可能不够充分?
凯文·凯利:不,我并没有改变我对它们的看法,因为我的预测是有关未来30年。我唯一想补充的是我没有过多地谈论生物技术,而这一点正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有关数字的东西,我想我根本不会改变主意。
三联生活周刊:能分享一下现在你关于生物技术的新想法吗?
凯文·凯利:生物技术领域现在有很多发展,许多都是因为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等技术让生物学拥有了更多可能性。不过生物学中有非常多的分支,比如从基因疗法到DNA测序。其中也有一些趋势,或者说是更倾向于以消费者为导向,例如实验室里种植以动物细胞为基础的素食肉。
这些猪肉或者牛肉,不是真的长在动物身上,但它确实是由猪的细胞构成,可是又没有动物死亡。这变得非常普遍,非常迅速,我想它将会被消费者接受。首先,我们可以用人造猪肉、人造牛肉代替一些肉类。然后我们会继续制造新种类的肉,这可能是以前不存在的超级肉,比如马、牛和猪的杂交肉,或许会比我们现有的肉都要更好吃。这将是一个非常大的机会,而且会投入大量资金。这将变得非常重要,而这只是生物技术革命开始的一个例子。
三联生活周刊:就像你刚才提到的,短短几年,生物技术的发展已经超出了你的预期。但你仍然不相信所谓“技术奇点”的存在?
凯文·凯利:我认为一些技术,因为它们的结合,可以发展得越来越快。但“技术奇点”的前提是有一个智能是无限的,而我不认为智能能够无限,这是一个没有意义的论点。生物学将会进步的事实,这是说得通的,我们将看到生物学上的进步,我们将看到计算机的进步,但这不是“技术奇点”。奇点是说它会到达一个临界点,然后就可以产生无限的智能。我不相信那种无限大的维度,我们不可能令什么达到无限。
三联生活周刊:为什么你断定在接下来的30年里没有新的重要技术会被创造出来?
凯文·凯利:我是说,未来30年里最重要的技术,今天还没有被发明出来。30年后我们在谈论的技术,现在还不存在。
三联生活周刊:很多人都在畅想超级人工智能的出现,然而你却认为未来的主流趋势是各种类型、不同功能的人工智能。
凯文·凯利:是的。我认为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发明了许多不同种类的智能,我们将继续这样做。所以没有只是制造一个超级人工智能的趋势,现在的趋势是为不同的目的制作不同种类的人工智能。就像我们没有一台机器它既是泵,又是马达,还是加速器。
如果你去看产品目录,这肯定不是一台机器。每年我们都会拥有越来越多不同种类的机器,人工智能也是一样。这是一种专业化的需求,专业的机器总是比通用的机器更好。在工厂制造产品时,人们总是需要非常专业的机器来做这件事。人工智能也是如此。如果你想完成一个任务,你就会为此设计特定的人工智能。
三联生活周刊:量子计算机呢?或许它能帮助超级人工智能的出现?
凯文·凯利:所以问题是,超级人工智能可能存在吗?答案是没有理由去做,没有人会愿意花数十亿美元去做这件事。出于一个通用的目的,这个人工智能是没用的,不是吗?因为你可以制造出比它更好、更专业的智能。所以超级不是很超级。
如果有人告诉你,我要做一个超级机器人,这个超级机器人会比其他机器人各方面都做得更好,这不可能。这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工程总是要权衡利弊。如果你想要这个东西速度更快,那它可能就需要更硬,如果它变得更硬,那么它就不可能那么灵活。这个机器人可以在某些方面变得比某些机器人更好,但它会在别的方面比这些机器人差。你不可能有一个既能跳得最高,又能挤过最小洞的机器人;也不可能有一个既是最强大,同时也是最轻的机器人。
人工智能也是一样,你不可能有一个在任何方面比其他人工智能都更聪明的超级人工智能。它肯定是在这方面更聪明,然后在其他方面更笨。这就是生活,这就是现实。相信你可以拥有一个在各方面都很优越的人工智能只是一个幻想。这就像宗教一样。这其实是一个工程问题,与未来发明无关。工程不能优化所有的东西,总是需要权衡,包括智能。
三联生活周刊:我感觉你对未来的大部分预测都非常乐观,但“监控”(Surveillance)和“跟踪”(Tracking)这个部分却太像《1984》中的反乌托邦情节,令人感到不安。
凯文·凯利:当我们想到监控,这非常可怕。我们正在努力弄清美国发生了什么,不仅仅是中国,还包括英国,世界各处在发生什么,将会发生什么,已经发展到什么程度。答案是我们还不知道。有一些好的方面,比如这可以帮助降低犯罪率,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事物。但我们还需要10年的时间来弄清楚如何管理这些数据采集。人们开始意识到这一点,当我们进入社交媒体和VR(虚拟现实)领域时,将会付出代价。
我认为要做的一件事是让账户变得透明,这样就可以看到我们的数据发生了什么。这是我们现在正在探索的事情。很多数据被用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我们无法控制。所以,我认为在未来的10年里,我们会做出更多的努力,努力让其透明化,这样我们就能看到这个过程,并令此负起责任,对它有所控制。
三联生活周刊:未来的购物体验和交易系统可能会被完全颠覆吗?因为你还提到,在数字世界里,“使用”(Accessing)比“拥有”(Owning)更重要。
凯文·凯利:不,我觉得购物体验是非常相似的,但我们不一定会拥有物品的所有权。换句话说,这就像当你去搜索音乐时,你要决定是否购买音乐,其实只是要购买使用它的权利,如果去看网络电影,我也不是买电影,只是购买观看它的权利。
我认为在AR(增强现实)世界里,当有了智能眼镜后,商业会直接嵌入到实际物品、虚拟人物和虚拟物体中。人们将把商业融入其中,你可以看着某样东西说“我想要”,比如我想要那个人穿的什么衣服,然后你就可以拿到那些衣服了。在AR世界中将会有更多的金钱交易。
三联生活周刊:可是比方说,人们购买一首由人工智能创作的音乐,这首音乐的数据来自不同的人,那么拥有这些数据的每个人是否都能从音乐版权中受益呢?
凯文·凯利:现在我们还没有一个很好的系统来跟踪这种集体创造中每个人的贡献或者应该支付的费用。在公司工作的人,他们从公司得到报酬,但如果他们在公司外做事情,我们没有一个很好的支付系统能够追踪他们劳动的记录。但我们可以发明一些其他的技术来追踪支付和溯源贡献,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工作。我想我们会看到在未来的20年里,比方说开源社区中,可以用比特币或者其他的方式来追踪劳动行为,为那些很少得到广泛传播的人的付出买单。我们还没有在这方面做一些尝试,但我认为这些技术是可行的。
像你提出的这个问题,有一个人工智能参与其中的作品,谁会得到回报?我们还不知道,不过我们会解决的。人工智能可以是一个公司,即使没有人为它工作,公司本身也可以收购。人们现在正试图做这些,这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是一个我们不知道答案的好问题。
三联生活周刊:从1994年出版的《失控》到今天的《必然》,你仍然坚持认为去中心化将继续是未来的趋势?在中国,我们讨论互联网正变得越来越中心化,微信上的信息就非常封闭。
凯文·凯利:是。你知道,有不同种类的中心化。当然,从政治和管理的角度来看,微信的中心化程度有所提高,但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微信在技术上仍然非常分散,因为他们在全国各地都有很多服务器,而不是一台服务器。所以从技术上讲,它是一个分散的系统,在体制层面,它不是。
我认为,微信或中国的其他服务业要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再次下放权力,甚至是在政府治理层面。至于公司本身的管理,我认为现在很难看出这将在中国是如何发展。考虑到当前的政治,我的预测是,这些公司不能真正成长,除非它们变得去中心化;但在中国,它们可以继续发展,因为它们确实很好,但要发展,尤其是在全球发展,它们需要做出一些选择。
三联生活周刊:我注意到你经常引用威廉·吉布森那句著名的话,“未来已经到来,只是分布不均”。你觉得未来将在哪些地方?
凯文·凯利:未来的很多事情都发生在中国,像深圳这类地方,这里有世界上最好的制造业,非常创新。并且,我认为中国的千禧一代正在创造一种全新的文化。我期待中国的年轻人在未来有所作为,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我认为甚至是文化上的。现在,中国的支付系统,比如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就是未来。你们(可以)不使用现金——即使是美国现在也有很多现金支付,用信用卡结账——在支付系统上,中国是未来所在。
另一个是生物技术正在发生的地方,比如不会带来死亡的实验室培育的肉。威廉·吉布森所说的不均匀分布,不是地理上的概念,他的意思是在某些领域、某些行业去寻找未来。它不仅来自互联网,也来自生物技术,来自农业,来自机器人,以及很多其他值得关注的领域。我想说,电影和音乐也将是我们在未来看到创新的另一个领域。
凯文·凯利的12个预测关键词
凯文·凯利在《必然》中提出,未来30年,以下12个动词将成为发展的方向。
形成(Becoming)
科技处于永无止境的变化状态,它们将不断升级,人们将永远都是新手。
知化(Cognifying)
一切都变得越来越智能,这背后是人工智能不可阻挡的进步。但计算能力进步的真正前景与人工智能关系不大,而是与将人和设备连接起来所产生的网络效应有关。
流动(Flowing)
快速变化的技术所带来的流动性是加法,而不是减法,新的数字经济运转在自由流动的数据中。
屏读(Screening)
未来将充满屏幕,这是一个超链接的世界。
使用(Accessing)
使用权比拥有权更加重要,开放的互联网生态中,去中心化和平台协作将成为趋势。
共享(Sharing)
让成千上万甚至几十亿人以合作的方式进行互动,这些人的共同协作可以带来社会的变革。
过滤(Flitering)
面对信息爆炸,注意力将成为稀缺资源,过去是人找资讯,未来的过滤系统,将是一种对人的精准营销。
重混(Remixing)
将现有的事物进行拆分成原始状态再重组,将是未来创新的重要趋势。
互动(Interacting)
及时反馈的互动,是一种游戏化的形式,它将成为人类生活和商业的重要行为。
追踪(Tracking)
人们的各种行为都会被网络记录,这也能够提供定制化的个人服务。
提问(Questioning)
未来智能化社会能够解决大部分的问题,因此人们要学会如何提问。
开始(Beginning)
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人、机器、自然三者的融合,将重复执行这12个动词,周而复始。
(本文原载《三联生活周刊》2019年第50期。文章部分插图在不影响内容整体和作者观点的前提下,哈希力量收录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