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哈划重点:就像当年股份制公司诞生一样,人们也很难用当时的词语来准确描述它。Token是一种可流通的加密数字权益证明。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现实世界的各种权益证明(股权、债券、积分、票据等)都可以Token化,放到数字世界里去流通,这件事的想象空间太大了。】
有的人认为token可以是股权、债权、期权的任何东西。就证券而言,分为有价证券和无价证券,股票,债券,期货单,这些都属于有价证券,而发票,车船票,都属于无价证券。其中,无价证券是不具备交易增值属性的,例如,某人花钱去购买车票船票,就不能拿着这些车船票去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否则即是违法的黄牛/票贩子。从法理来说,无价证券不具备交易属性,那区块链行业中的token,就不能算是无价证券。但如果是有价证券,token到底属于什么?股权?债权?还是期权?
但是我们要知道,股权,债权,期权所对应的法律属性是不一样的。如果是股权,有人说IPO后的股权只能享受分红的红利,殊不知股权是可以达到控制公司的重要工具。但是很显然,这个属性在token上是不适用的。如果是债权,债权具有强制性,具有强制赔付的要求,而token则不然,若干ICO发行了代币以后归零,投资人的钱则血本无归,如果是债权,可以申请强制赔付,但是明显token不具备这样的性质。如果是期权,有时效性,期权到期后,要进行行权,而token则是一直都在的,当然,token在发行之前,可以协议权益转换,但是这个和传统期权明显不一样,所以它也不是期权。
Token是一种可流通的加密数字权益证明。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现实世界的各种权益证明(股权、债券、积分、票据等)都可以Token化,放到数字世界里去流通,这件事的想象空间太大了。
空气币、垃圾币不在我们今天探讨的范围之内,那些最终要交给刑法。很多搞ICO的忘记了自己玩的是区块链都有记载的,早晚会清算。
分红Token,除了给到生态使用者类似会员卡优惠的福利之外,还会拿出一部分利润给生态参与者来分享,参与者购买Token,置换的是“使用权+分红权”。某中心化交易所就是这种设计逻辑。坦白来说,这种设计逻辑,我认为不是最理想的机制。承诺利润回购或者分红的,估计是希望给到发行的Token以升值预期,但是,消费者真的相信股东会和董事会控制之下中心化机构的“利润回购”?很多不透明的因素在里面,很难让人信服。
价值Token才是真正具有投资价值的。真正有威力的Token,一定触及到深层次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关键就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必然会涉及到股权,只是这个东西又不是传统概念里股份公司制度之下的股权。
就像当年股份制公司诞生一样,人们也很难用当时的词语来准确描述它。Token也一样。人们现在很难用一个合适的词语来描述Token到底代表什么。很多人说这些Token非债非股,确实Token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债权和股权,但是其通过Token形式把债权和股权投射进来了。不然,为什么会升值?那些没有将这些权益投射进来的Token,长期看也是没有升值空间的。
有投资价值的Token,至少是三权合一:
第一,物权属性,代表了使用权,可交付产品或服务
第二,货币属性,可流通,至少在生态系统内是硬通货
第三,股权属性,可增值,长期收益可期,升值空间较大
如果非要排序的话,股权属性第一,物权属性第二,货币属性第三。
以太坊,就是典型的例子。以太坊可以被视作区块链世界类似于Windows和Android的底层操作系统。以太坊之上,会搭建各种各样的应用,这些应用在执行任务、提供服务时,需要调用以太坊底层的计算资源——这些都不是免费的。调用资源应用的用户需要支付的 “货币”就是代币“以太币”(Ether)。
你拥有了“以太币”,意味着你拥有这个系统的使用权;同时因为这个生态物种足够多样,你需要通过“以太币”这个交易媒介跟别人进行交换生产资料,这时“以太币”就有了货币属性,同时,“以太币”本身总量不是无穷无尽的,总量是相对有限的,那么在以太坊上搭建的应用越多,那应用所调用的资源也就越多,从而需要支付的以太币需求也就越大,这会使得在市场上流通的以太币价格越来越高。
Token的价值,长期一定取决其生态成长能力。
随着监管趋严,垃圾Token越没有市场了。良币终会驱逐劣币。没有价值依托的Token,很快就会被淘汰。而Token的价值,长期取决于其生态的成长潜力。
Token模式的组织,是天然的生态型组织区块链时代的生态组织,大致可以分成这几种类型。一种是底层的技术生态,一种是中间层的商业生态,还有一种是应用层的社群生态。这三个领域都有诞生生态型组织的潜力,也意味着这三类组织发行的Token将具有较强的成长性。
只有价值型Token才具备长期投资价值。那么该如何拥抱价值型Token呢?
第一,如何判断其生态的远期成长能力?
1、你这个新生态在解决什么问题?
能否清晰定义原来存在的问题?关键的痛点?引入新生态之后能够带来什么改观?这个与创业要思考用户和痛点的逻辑是一样的。如果你没有在解决问题,区块链再神也救不了你。只有一个提醒,思考生态的视角不要局限于商业,还要着眼于社会问题。因为Token生态的本质是一个社群经济体。
2、生态可能长成的规模有多大?
再直白一点说,就是你这个生态未来会有多少人使用?使用的频次如何?
区块链估值体系将从追求利润变成追求用户规模与互动频次。所以你的生态潜在规模不够的话,也会反过来影响到你Token的价值。
3、生态模型设计是否合理?
Token经济设计的核心理念,是把原来体系中耗散的交易成本集约起来,用技术手段把收益分散到体系内每一个参与者,使系统整体摩擦力不断下降,从而Token内在价值不断上升。如果Token机制设置不合理,是很难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的,参与者没有被调动起来,生态也不可能成长起来。
这里面重点提一句,关于Token的发行比例。很多Token发行方会一次性地把50%甚至更多的Token给到“黄牛型”的投资者,这势必会抬高生态真正使用者的参与成本,进而会影响到生态的建设。如果你是为了生态建设的话,着急融那么多钱干嘛呢?你的生态建设在这个阶段真的需要那么多钱吗?
4、团队是否匹配?
一是看团队的能力构成:有没有优秀的生态设计师?有没有优秀的技术开发团队?有没有优秀的运营团队?我自己的团队就是按照这个逻辑架构的。我算是生态设计师,但同时也需要区块链的技术人才,如果有靠谱的技术大牛欢迎看过来,我准备了好多橄榄树抛给你。
二是看团队的All in程度:我个人认为,Token模式下的创始团队的所有收益都应该与生态未来的预期成长有关,只能唯一体现在Token的升值上(因为已经给到你10%或者20%的一次性奖励了),如果不是这样,大家并没有构建成一个真正的利益共同体。
Token的投资和股权投资都应当遵循价值导向的原则,只不过衡量价值的标准不一样了:一个是基于交易价值体现影响力,一个是基于利润体现赚钱能力。不要小看这一变化,这种模型,让零和博弈变成了合作共赢!所有人的收益都与未来绑定,这才是真正的利益共同体。Token经济的核心,就是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