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哈划重点:6月29日,以“建设产业生态 创新人才培养”为主题的粤港澳大湾区机器人产业与新工科教育发展高峰论坛系列活动正式启动,会议持续到30日。】
6月29日,以“建设产业生态 创新人才培养”为主题的粤港澳大湾区机器人产业与新工科教育发展高峰论坛系列活动正式启动,会议持续到30日。
高峰论坛上,来自全球各地的机器人产业精英、科创超级导师、学界权威齐聚松湖论剑,纵论粵港澳大湾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趋势及机遇,多家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优秀企业及高校还现场发布或展示众多“黑科技”产品,推动行业成果的广泛交流对接。
肖亚非:全市机器人产业生态链条正加快形成
粤港澳大湾区机器人产业与新工科教育发展高峰论坛系列活动由东莞市人民政府、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主办,松山湖高新区管委会、东莞市机器人产业协会、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联合承办,约350人与会。
当前,东莞正在全力打造粵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肖亚非在致辞中表示,东莞作为一座国际制造业城市,近年来在新工科教育的有力支撑和推动下,全市机器人产业生态链条正加快形成。目前已构建起以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和松山湖国际机器人研究院为代表的产学研平台,集聚起以拓斯达、李群自动化等为代表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企业,其中规模以上约有163家,工业机器人研发及生产企业约占全国总数的10%,机器人产业和新工科教育的产教融合、相互促进,为东莞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注入了强劲动力。
“今天的高峰论坛精英荟萃,既有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也有行业领袖和知名企业代表,为我们学习、探讨、推动机器人产业与新工科教育合作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对助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具有重要的意义。”
肖亚非表示,东莞市委市政府将全力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优质的平台载体、环境配套和政策服务,积极支持新工科教育的发展,推动产学研合作取得更加突出的成效。
松山湖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加速器正式动工
作为此次行业盛事的举办地,松山湖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以下简称“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在过去数年持续获得海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认可,很大程度得益于其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机器人产业创新联动、以及在新工科人才培养创新上所做的先行先试探索。
与国内其他地方相比,松山湖在机器人产业发展过程中坚持“两条腿走路”,链接粤港澳,面向全球汇聚创新资源,打造起松山湖国际机器人研究院、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两大活力十足的机器人产业平台,着力创新孵化培育,注重核心零部件发展,推动产业发展弯道超车。
截至目前,园区已聚集400余家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企业,其中高企71家;核心零部件企业占11%,本体企业占2%,智能装备企业占55%,系统集成企业占17%,服务、教育、农业、医疗等机器人企业占14%,工业互联网企业占1% ,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的企业7家,上市及新三板挂牌企业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家。
为满足不断增加的产业发展需求,在本次论坛上,松山湖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加速器正式动工。据负责运营的松山湖控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用地面积142亩,总建面超过36万平方米,总投资近12亿元,规划有20万平方米的生产区,3.7万平方米的研发区,9万平方米的生活区,建成后预计可引进50家以上的机器人与装备企业,将聚焦新一代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重点引进机器人产业上下游以及相关配套服务科技企业、行业组织和服务机构,为东莞智造助添新动力。
接下来,松山湖将紧抓全球产业变革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发展机遇,探索创新布局新一代智能制造产业。在产业布局上,松山湖将以智能制造为核心,向上下游延伸,特别是人工智能应用方面,推动园区先进制造业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探索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技术发展新方向。
此外,松山湖将充分利用中国散裂中子源、南方光源等国家大科学装置,争取更多大科学装置落户中子科学城,在吸引一批机器人相关领域高层次人才进驻的同时,继续深化粤港机器人学院建设,推动新工科人才培养升级。
松山湖还将在产业发展空间拓展上谋篇布局,充分利用好松山湖功能区优化统筹发展契机,发挥好松山湖作为功能区“大脑”的作用,引领功能区在核心部件上突破,带动功能区其余9个镇在智能装备制造、集成服务方面继续发力,加速松山湖功能区机器人产业融合发展,为实现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贡献松山湖力量。
(原文标题:《市长肖亚非:东莞工业机器人研发及生产企业约占全国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