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哈划重点:除了智能合约,有没有一种阶段性的技术,可以既吸纳智能合约的优势,又能够扫除安全障碍,助力开发者简单快速地把区块链应用开发出来呢?】
智能合约,是区块链进入2.0时代的一个标的物,也是一种被开发者称为ICO的新兴融资机制,它创造了一个时代,也成就了以太坊的神话。
什么是智能合约?它有什么作用?
简单来说,它是一道能够自动执行合约条款的计算机程序,使用智能合约开发区块链应用,首先要用编译工具把源代码编译成可执行代码嵌入到交易中,再用虚拟机来装载可执行代码验证执行结果。如果一定要安上现实的例子,我常常会这样说:A与B打赌,任何一方输了都需要支付10美金给另外一方,只要结果一旦确认,智能合约就会立即被触发,与现实进行交互,自动转移资金。即使是物理化的资产,只要连接上物联网,一样具有可操作性。从这一点上说,智能合约无疑是区块链2.0时代最了不起的应用。坊间上演的郁金香式疯狂也验证了这一点,4年间,以太坊暴涨4000倍,不知令多少投资者趋之若鹜,夜不能寐。
然而,作为一茬有节操的老韭菜,审时度势也许不是最重要的,理智地看待每一个产品,敢于质疑任何东西,不被天才的光环所迷惑,进而建立起自己的系统化分析体系,才是最需要天分的。
终究,2016年的The DAO事件,还是将仍处于新兴发展方向的智能合约拉回到现实的拷打中,以太坊又重回高潮,只是这一次,是被人们的质疑声哄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Ethereum上发现的严重智能合约漏洞已经超过20多个,严重威胁着智能合约的资金安全。同年7月,同样基于以太坊的电子钱包服务商Parity被偷超过3000万美元,11月Parity中大约有1.5亿美元的用户资金被冻结。
这一连串令人咂舌的“区块链事故”,让人不得不让人生出一些思考:
虽然以太坊曾经创造过随便一个项目都能够融资800万美元的文化,但是相比区块链真正的未来,区块链的重要课题——安全,一切是不是就显得不足为道了?!
链上智能合约是一种开创性的技术,值得进一步探索和优化,其安全性应该继续提升;另一方面,在智能合约成熟前,也可探索非智能合约形式的、更安全的应用开发模式。在区块链底层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的现在,除了智能合约,有没有一种阶段性的技术,可以既吸纳智能合约的优势,又能够扫除安全障碍,助力开发者简单快速地把区块链应用开发出来呢?
第三,Ethereum智能合约的资产发行过程比较复杂,需要按照ERC20标准自行编写智能合约,虽然有些开源代码,但毕竟需要技术人员研发,有一定的门槛。有没有更傻瓜式,一键式的操作,让没有区块链应用和智能合约开发能力的人员点击几下鼠标、输入一些信息,就把数字资产发行出来?
这些想法并非天方夜谭,更不是空穴来风,更有商业头脑的人早就在布局了。安网的应用开发协议,就是对更安全的应用开发模式的探索。而且在我看来,这个模式完全符合我们老邓同志提出的“实事求是”的原则,在现阶段,相比用一台电脑,组织一个生态,然后解决所有的问题,安网的应用开发协议来得更接地气,甚至比智能合约更安全,它剔除了目前区块链发展对于“速度”和“免费”的伪需求。
在经过了前期的大量调研后,安网团队对比了目前社区较大、支持声浪也颇高的EOS和ETH所采用的区块链开发体系的差异,提出了应用开发协议作为开发者工具的解决方案——将智能合约列为次要应用,首推用各种协议来安全地满足应用开发的需求。
安网的应用开发协议被称为Safeapp,简称Sapp。包括应用注册、应用权限设定、应用数据写入与更新、应用数据检索和查询等接口,开发者必须先在安网上进行Sapp应用注册,才能被全网接受和辨识。接着由应用开发商自行定义应用权限,在所需要的节点部署Sapp即可。当某个用户要写入某一应用命令到区块链且把交易广播到全网时,所有节点和客户端都按照访问控制权限表检查其访问权限,无权限的操作交易将被拒绝。安网应用开发协议使得在安网上开发Sapp更标准化和便捷化,且无需开发任何智能合约,应用的开发就像搭积木一样简单。
当然,了解安网的人都知道,安网对区块链应用的探索也并非一帆风顺,因为安网最初所采用的CryptoNote应用协议,是一种区块链不可分析的技术,这样就导致了区块链应用和智能合约引入的难度剧增,后来,安网团队尝试转向比特币类似的开放区块链,把CryptoNote技术当成可选项,这样便同时兼顾了隐私保护技术的应用、智能合约和其他区块链应用的落地。
如果你的手头有一个好的区块链项目,一个好的商业模式,不妨花500个SAFE去验证一下吧,开发就像搭积木一样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