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哈划重点:具体是,智能机器人做主力司机,而车主坐在后排或副驾驶位置上把关。在路况困难的时候,车主语音指令机器人完成操作驾驶。在车主无聊的时候,还可以和“司机”聊天,别说机器人完不成一心二用啊。】
做为一个老司机的观点:或许在完全的无人自动驾驶到来之前,需要一个“机器驾驶”过渡。
场景图
具体是,智能机器人做主力司机,而车主坐在后排或副驾驶位置上把关。
在路况困难的时候,车主语音指令机器人完成驾驶操作。在车主无聊的时候,还可以和“司机”聊天,别说机器人完不成一心二用啊。
这么做真正的价值是:
1,平行的机器(智能汽车)和垂直坐立的机器人(智能司机),协同计算实现更多的正确决策。
比如增加了车内向外的和路面其他车辆一致的传统视线(前方、左右),而不是当前无人驾驶车主要依靠车顶的雷达等数据。
2,相互学习。机器人(系统)更好的模拟进化和学习人类驾驶行为习惯。
这是人类消费者可能能够真正接受无人驾驶的可选实习模式——先双向适应。所谓“人工智能”。
3,让人类司机从体力劳动升级到智力劳动。
人类在副驾驶或后座上,意味着过去把人变成机器人一样开车转变升维到做为人应该干的教练模式。人类机械操作时间减少,观察思考时间增多,驾驶压力减少,驾驭自信增强。紧急的时候,还可以完成高级复杂的决策和操作。
4,机器司机完成其他助理服务。
在未来的移动出行空间,自动驾驶企业已经规划了很多增值场景及其商业变现。比如报告天气、教车主外语等。机器人司机在高速上或者堵车时,要做到可以兼职。当然,如果这个机器人能力够强(价格更贵),它在您准备出门的时候,应该立刻放下手中的家务活儿。这是后话。
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在机器驾驶的时代,一段1个小时的车程,不论紧急情况占多少时间,都需要车主辅助预判紧急出手,完成避险。当然,车主的操作步骤一定是少了,操作模式也一定变了,才能提高安全指数。甚至,从车子启动开始,安全模式和新型的安全套件、护具,就已经一直在待命状态,这就需要自动驾驶企业再做创新研究了。
再次声明:这仅仅是一个只能消费投票的人类司机的观点或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