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仿生意味着可以从人身动作中获取大量的运动数据,能够明显降低深度强化学习等训练方法的难度和所需的训练时间。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坚持仿人结构。Optimus机器人身高1.73米,在执行器连接中使用模仿肌腱的弹簧设计,手部形态上模仿人类手掌,从而实现高灵敏度以抓取重物和轻薄物体。
中国厨艺的精髓就在于不同烹饪者的微妙差别演化出的无数独特风味。而戴相录带着团队,要想办法让厨房里那些“不可言说”的经验秘密,变成完全公开、可以复制和调节的参数。
1950年,被誉为“人工智能之父”的英国科学家图灵在《计算机器与智能》中给出了机器智能发展方向的设想:一个方向是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如数学推理、棋类博弈),即运算智能;另一个方向是通过精密的传感器实现环境交互学习,即现今的具身智能。
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领域融资热度持续攀升,成为全球科技与资本市场的焦点。投中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机器人赛道融资事件数达到102起,远超去年同期的75起;其中涉及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机器人的融资超过20起,去年同期则不到10起。
大约一年前,我首次造访了1X的硅谷办公室。当一个名叫Eve的机器人开门走进房间并关上门时,我一度怀疑这位大眼睛的机器人其实是个穿着戏服的真人。Eve靠轮子移动,而不是靠腿。但它仍然给“人类”以人的感觉。我不禁想起了1973年伍迪·艾伦的科幻喜剧《傻瓜大闹科学城》中也有一众机器人管家。
4月中旬,经济观察报走访了机器人重镇深圳具有代表性的9家具身智能头部企业,它们分别是作为深圳机器人“八大金刚”的帕西尼、普渡科技、数字华夏、智平方、跨维智能、逐际动力,以及越疆科技、大象机器人、云鲸智能。
与其说是手指,不如说更像拇指——比人类手指大,上面布满触觉传感器。该产品由影子机器人公司与人工智能实验室“深度思考”联合研发,后者希望它能通过反复尝试学会抓取物体——这种试错法被称为“强化学习”。
在机器人学里,我们把关节可以活动的方向称为自由度。人形机器人常常拥有十几个关节,每个关节又具备一到多个自由度。自由度越多,机器人的动作越灵活,但也意味着其结构更复杂、控制难度更高。为了兼顾实用和成本,研究者通常只在必要的部位保留足够多的自由度,例如肩、肘、髋、膝等较常用或需要高度灵活的部位,而
我们的世界,从门把手到楼梯、从汽车仪表盘到工厂工作站,都是为人类体型、灵活性和动作设计的,这使得人形机器人相比轮式或固定臂机器人能无缝适应现有环境,无需昂贵的基础设施改造。
1973年,早稻田大学推出了全球首个全尺寸人形机器人WABOT-1,其主要创造者加藤一郎也被誉为“世界仿人机器人之父”。至于为什么把机器人设计成人形,很多人会认为,机器人只有按照人体结构来建模,才能更好地融入人类世界,执行各种任务才能无缝切换。
猫和狗也能在几个月的时间里理解重力,它们还擅长利用重力来规划复杂的行动,比如攀爬、跳跃等等,但我们仍然无法在计算机里复制这一智能。
未来具身智能机器人共有四种形态,人形机器人是主要形态,第二种是仿生机器人;第三种是变胞机器人,能够根据环境及任务需求的变化进行自我重组与重构的机器人;第四种是新物种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