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哈划重点:去年下半年,领骏科技已经完成战略转型,选择了商业化场景更明确的自动驾驶巴士和城市物流领域。杨文利坦言,战略转型的方向选择过程是比较难的。2019-2020年间,杨文利带着团队考察了自动驾驶落地九大场景:下过矿山,去过港口,也考察过环卫公司,并与业内人士进行了大量交流。】
近日自动驾驶企业领骏科技宣布已于今年一月份完成了数千万元Pre-A+轮次融资,本轮融资由某物流集团战略投资、领创资本参与投资、老股东臻忻资本追加投资。
据了解,本轮融资将用于技术团队规模化扩充,及推进自动驾驶客运和货运商业化进程。
此前,领骏科技曾于2021年9月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次融资。更早之前,2021年4月,领骏科技完成由赣州金融控股集团和赣州经开区工发集团投资的战略轮次融资。这是该公司在12个月内连续获得的第三笔融资,目前A轮融资也正在进行中。
领骏科技成立于2016年,CEO兼创始人杨文利是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本硕,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博士,后担任美国西部数据首席架构师、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资深研发工程师、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首席架构师。
公司成立之初,与其他L4级自动驾驶公司一样,领骏科技也瞄准了开放道路的自动驾驶乘用车领域。不过,自动驾驶乘用车领域的商业化进展并不如想象中顺利,2021年国际头部玩家谷歌Waymo高层接连出走,其估值也从前几年的1800亿美元跌至300亿美元。
领骏科技CEO杨文利告诉36氪: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聚焦于技术研发,商业规模落地方面确实没有太多拓展。主要原因是,过去几年自动驾驶产业(包括线控底盘、激光雷达等技术)还没发展成熟到可以大规模落地阶段。每台车大概要花费两三百万人民币,如果规模快速部署,可能会产生大量的无效研发和无效投入成本。
“前几年能够看到的行业头部公司,只是资本的头部。但真正的头部不是看花了多少钱,而是看能不能赚钱。也就是说,要看公司的市场占有率、渗透率达到多少。目前来看,头部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微乎其微,大家刚刚开始商业化,基本在同一起跑线上。”杨文利说道。
随着过去两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政府部门相继出台利好政策的环境下,领骏科技认为从2021年开始,自动驾驶部分细分赛道将迎来一定规模的商业化落地。
杨文利告诉36氪,去年下半年,领骏科技已经完成战略转型,选择了商业化场景更明确的自动驾驶巴士和城市物流领域。
杨文利坦言,战略转型的方向选择过程是比较难的。2019-2020年间,杨文利带着团队考察了自动驾驶落地九大场景:下过矿山,去过港口,也考察过环卫公司,并与业内人士进行了大量交流。
对于场景的选择,领骏科技遵循一个原则:新场景的落地与原本乘用车的技术复用度足够高,但要比自动驾驶乘用车更容易落地。而自动驾驶巴士和城市支线物流两大领域,则刚好满足这一原则。
场景确定后,领骏科技的商业模式也随之清晰。据了解,目前领骏科技在自动驾驶巴士和城市物流领域的商业路径主要有三条:
第一,作为运营主体提供载人和载货运输服务,覆盖场景主要包括公交线路、班车接驳、专线特营(近距离市-县、县-村)、 封闭场景(园区、公园、高校等)、RoboBus(开发区、人口密度适宜城市、县城) ,以及城配运输的自动驾驶运货;
第二,提供L4级别自动驾驶整体方案(交钥匙工程),客户范围包括公交集团、封闭场景(园区、公园、高校、医院等)、物流公司、政府示范工程、示范项目接驳等;
第三,作为Tier1/Tier2提供自动驾驶技术方案,客户范围有车厂,如金龙、东风、开沃、一汽、陕汽、吉利等,以及行业伙伴,包括地平线、黑芝麻、清智等。
杨文利告诉36氪:“自动驾驶巴士其实就是把乘用车的动态路线改成了一个固定路线,然后做一些车型适配工作,其运行速度也是城市道路的运行速度,所以复用度非常高,可以达到95%。”
2021年4月,领骏科技获得赣州金融控股集团和赣州经开区工发集团的一笔融资之后,其巴士已经获得赣州市政府开发区颁发自动驾驶汽车城市运营许可。
目前,领骏科技的自动驾驶巴士有两种车型,包括无方向盘的园区巴士,以及在城市道路运营的智能网联公交,年内两种巴士的车辆规模可以达到60台。加上物流车型和已有的乘用车研发车型,总车队规模在100台左右。
除赣州以外,接下来领骏科技的自动驾驶巴士还将在苏州、南京、武汉、西安等城市落地。在盈利方面,“领骏科技今年预计有3000万-5000万营收,明年将获得亿元级订单。”
同理,城市的支线物流路线一般也较为固定,从物流集散中心,到区域的仓库。自动驾驶巴士与城市物流的本质区别在于运人还是运货。
杨文利表示,公司的终局还是希望成为自动驾驶行业皇冠上最闪耀的那颗明珠,自动驾驶巴士和城市物流业务做成熟以后,最终还会回到乘用车赛道。
(文章原标题:《领骏科技获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预计明年获得亿元级订单》。原文编辑 | 苏建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