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谷歌和DeepMind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者,他们取得了最大的进步。所以,我不知道谁会紧随其后,也许是开放的人工智能。所以,中国在人工智能上投入了很多努力。而且他们可能正在取得进展。但我还没有看到接近谷歌和DeepMind的进展。
有了大数据之后,我们还要实现数据的结构化和智能化。在人工智能的60年发展过程中,有「冬天」也有「春天」。人工智能根据不同算法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逻辑推理,是以知识为驱动的算法;另一种是以大数据为驱动的算法,两者都运用到了人类大脑的基本认识、基本模型和决策模型。
当下逐步走进老年化社会,劳动力变少。日本40%家庭有宠物,美国是70%,欧洲是50%。大家在精神层面、陪伴上的需求越来越多。现在宠物做的事,机器人也可以帮你完成。
我很看好AR+AI的方向,我觉得人和眼镜的交互是很自然的,至少比戴手表自然,你已经有个手机了,还要再戴一个手表。当然手表也有它有道理的地方,但是相对来讲delta没有那么大。
去年,他创办了培养人工智能人才的“智班”;就在不久前,他将致力于研究最前端科技的“期智研究院”落子上海。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举办之际,专访这位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姚期智。
陆奇认为,“未来有可能成为主流产业生态的有自动驾驶、智能场所、机器人、个人助手和城市大脑”。谈到当前AI创业创新最活跃的前沿领域,陆奇从AI基础前沿技术、AI交互、AI前端、垂直行业应用等七个维度详细拆解了创业最活跃的领域和创新模式,并指出了当下创业者可以长期参与的机会。
AI更重要的不是直接贡献,而是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社会中产生了什么样的用户习惯和数据累积,以及AI潜力,比如线上办公、上课等。用户习惯形成之后,会逼着企业自动化、AI化、数字化、软件化、线上化其工作流程,从而形成数据,AI就能产生价值。
但是,张少霆指出新冠期间也暴露出来了数据来源各异、标注水平不一、对隐私保护不健全的问题,以后可以针对相应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改进,迭代并部署模型,以预警疫情,提升诊疗效率。
早年间,AI更像一个专家系统,是开发者把自己的算法注入进程序,把如何解题的方案,通过各种各样的套路教会给机器。后来越来越多的AI,是通过一种算法让这个机器自己向世界去学习。
“之前大家一直在讨论的AI技术伦理问题,其实与现在的我们还有一定的距离。现在需要完善监管的两个方向,一个是数据泄露,一个是AI合成技术造假。”王小川说......这次疫情期间,我们看到,可以更多地将信息化的能力和人工智能技术向基层延伸,而不是仅仅用于辅助顶尖的三甲医院或者顶尖的医生。
这无疑是我们有生记忆以来最具挑战性和不确定性的一个时期。我们不仅看到了科技创新的极速进步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巨大力量,人工智能、纳米技术、量子计算机和5G通信等等技术不断突破。我们还目睹了百年一遇的流行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带来的突发性破坏和灾难性影响,对我们的社会基础、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