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哈划重点:《区块链金融应用白皮书》里列举的十大金融应用场景,包括资产证券化、保险、供应链金融、场外市场、资产托管、大宗商品交易、风险信息共享机制、贸易融资、银团贷款和股权交易交割,大都存在这三类共同特性,并因此造成业务的效率低、信用风险较高等问题。】
4月10日,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再谈区块链”分论坛在海南博鳌举行 图/视觉中国
区块链应用:技术优势与场景痛点
本文首发于总第852期《中国新闻周刊》
作为一项重大的技术创新,2018年区块链可谓站上了互联网风口。在资本投资热度降温并趋于理智之后,寻找区块链的应用落地场景成为痛点和难点。
4月2日,京东金融研究院和工信部下属中国信通院云计算和大数据所共同发布了《区块链金融应用白皮书》,在白皮书中,选取资产证券化、保险、供应链金融等10个金融场景,研究区块链技术如何助力金融行业提升效率。
“如果没有真实的应用场景,区块链技术将失去生命力。”京东金融研究院院长孟昭莉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目前京东金融的区块链技术已经在白条和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领域落地实施,在其他多个场景的应用也在积极研究中。
尝试
2016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对国内外区块链发展现状和典型应用场景进行总结,介绍了中国区块链技术发展路线图以及未来区块链技术标准化方向和进程。同年12月,“区块链”首次被作为战略性前沿技术写入《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通知》。
从2017年开始,迅雷、暴风、网易公司已经率先进入区块链领域,而百度、京东、阿里、腾讯等公司也开始宣布研发区块链并在相关领域落地。
2017年3月,阿里与普华永道达成合作,宣布将应用区块链打造透明可追溯的跨境食品供应链,搭建更安全的食品市场。2017年4月,腾讯发布区块链白皮书。腾讯的区块链项目同样是底层平台,应用落地五大场景,包括金融、物联网公共服务、公益慈善和供应链领域。
与腾讯在金融领域的区块链探索不同,阿里更多是基于生活场景的区块链技术解决方案。
2017年2月,京东金融推出暖东京东公益互联网资金募捐平台,这是经民政部认定的首批服务慈善组织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之一,需要救助的人可以自己发布求助信息,为个人提供自主发声、接受帮扶的渠道。
对于捐助者而言,最关心的无非是项目是否真实,以及善款使用情况,这同时也是作为发布方的媒体和信息平台的义务。由于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公开透明的特点,每个人均可参与数据库记录,可以有效记录用户所捐善款在京东内部每一个捐款环节的每一次流转,解决了以往公益项目中最被人诟病的“暗箱操作”问题,也因此成为京东金融首个区块链应用场景。
目前,暖东京东公益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已经可以做到在用户首次捐款、捐款入账基金会账户、基金会提现时清楚地记录每一次操作时间与金额。
一个月后,京东金融在ABS云服务中切入区块链技术,利用区块链技术去中介化、共识机制、不可篡改的特点,提升场景中各参与者的信任基础和风控水平,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选择在资产证券化领域应用区块链技术应用并非偶然。2014年,证监会、银监会相继推出资产证券化的备案制,整个行业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根据WIND数据,2017年,ABS发行数量同比增长超过30%,发行规模同比增长超过60%。
“资产证券化(ABS)是区块链的最佳实践场景!”在京东金融金融市场部负责人郝延山看来,区块链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去中心化协议,能安全地存储交易数据,保证信息不可伪造和篡改,并可以自动执行智能合约,降低对中心化的依赖,提高全业务价值链的效率。它能够联合ABS交易过程中所有市场参与者,共同维护一套交易账本数据,实时掌握并验证账本内容,并维护账本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如此一来,就可以提高资产证券化系统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
在区块链技术赋能的京东金融的资产云工厂业务中,区块链资产管理系统设置了资产方、资金方、SPV方三个验证节点,底层资产池中每笔贷款的申请、审批、放款等资金流转都将通过区块链由各个验证节点共识完成。而在底层资产生成过程中,三个节点各掌握一把私钥,一旦一笔借款通过京东金融的投资决策引擎审核,交由京东支付完成放款后,京东支付就会实时返回交易流水的唯一凭证,并写入区块链中,这就完成了一笔贷款资产的入链。
而京东金融资产云工厂的资产登记系统通过区块链技术,保证了消费金融服务公司的底层资产数据真实性,且不可篡改。同时,各家机构间信息和资金通过分布式账本和共识机制保持实时同步,有效解决了机构间对账清算费时费力的问题。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何一平认为,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资产证券化,其优势在于资产从线下到线上的所有信息都有很清晰的记录共识,会节约很多验证成本和对账成本,事实上是创造了一些便利和价值,使得标的资产本身变得更加透明可追溯,交易起来更加容易。
2017 年5月,京东金融与中国银联完成国内首个基于公网的跨地域跨运营商的联盟链搭建,之后,万达集团、招商银行先后加入联盟链,四方联盟链组网成功。
据了解,联盟链是一种由合作伙伴共同参与建设的区块链底层结构。联盟链上的读写权限、参与记账权限均按照相关规则来制定,可提供成员管理,认证,授权,监控,审计等管理功能。由于联盟链天然具备开放性和生态性,能实现成员之间去中心化,解决成员间的互信问题,是金融机构运用区块链的最主要技术路径。
2017年5月26日,京东金融与中国银联、万达网络科技集团联合完成了基于区块链的跨境资产交易试验,这也是国内首个跨境区块链应用。节点分别部署在北京、上海、成都、加拿大四地,通过公网实现互通,具有自主可控、安全可信的特点。自此,中国区块链从单一机房私有链或单一云服务的联盟链部署方式转向真正的全球化、开放对等、分布式共识架构。
场景
联盟链搭建起来,在资产证券化领域也有了较为成熟的应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区块链技术就可以迅速在所有金融场景中进行推广应用。
“区块链并非适用于所有的金融场景。”孟昭莉认为,区块链能够应用的关键因素需要从两个角度来看,一是区块链具有什么特点;二是目标场景存在什么痛点。只有区块链的技术特点能够恰好“对症”目标场景的问题时,区块链的应用才有意义和价值。
为此,京东金融研究院经过大量的实践和研究,总结出区块链的三大主要技术特点,即分布式记账、不可篡改和内置智能合约,而它的目标场景则一般具有参与节点多并难以实现中心化管理、验真成本高、交易流程长等特点。
《区块链金融应用白皮书》里列举的十大金融应用场景,包括资产证券化、保险、供应链金融、场外市场、资产托管、大宗商品交易、风险信息共享机制、贸易融资、银团贷款和股权交易交割,大都存在这三类共同特性,并因此造成业务的效率低、信用风险较高等问题。
“但并不是在了解技术和金融后,技术的金融应用就能顺理成章。解释技术为什么适用于场景,怎样匹配场景才是最大的难点。”孟昭莉认为,解决这样的问题,一方面要高度归纳技术的优势和场景的痛点,另一方面也要有先行实践作为支持,才能做出落地的研究。
京东金融研究院院长孟昭莉认为,区块链技术与金融领域结合的深度和广度还远未饱和,应用前景广阔。“但也不可否认目前行业中依然存在一些风险需要我们注意及警惕。”一方面,区块链有被过度消费的倾向,一些不法组织和团体利用区块链概念进行诈骗和炒作,严重扰乱了区块链的市场秩序,必须理清区块链和“币圈”、ICO的界限,在合法合规的范围内应用技术。另一方面,相关技术尚待完善成熟,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产品开发和推广门槛依旧较高,在区块链技术的开发和测试工作中,资金和技术成本依旧是限制区块链技术应用的瓶颈。
此外,由于监管体系未完善,行业乱象丛生,目前国内基于区块链的监管体系还相对滞后,行业内的区块链项目鱼龙混杂,区块链技术亟须实现科学监管。
除了这些风险之外,很多场景难以实现,其制约因素还包括成本收益问题。她进一步解释说,由于区块链采取的是分布式存储技术,多节点存储、确认,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成本、影响效率,如果区块链技术对目标场景的改造所带来的好处不能覆盖由此而引起的效率损失,也就失去了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必要性。
“当然,区块链技术在不断进化,成本将不断降低,效率将不断提升,需要行业积极探索和尝试。”孟昭莉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在推进路径方面,应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在急用先行、大胆试错、力争上游的思路指引下加快行业标准化的推行;二是促进技术落地和新产品推行,应用场景应优先考虑痛点明显、增量显著、发展快速的精品业务,试点成功后再逐步扩大应用范畴;三是组织并扩大产业联盟,促进产业成熟。
“需要强调的是,区块链技术‘赋能’而非‘颠覆’传统金融行业。”孟昭莉表示,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并非简单的线下流程线上化,也非耸人听闻的对传统业务的颠覆和取代,而是对行业的赋能和增效。
在何一平看来,京东金融的联盟链还停留在信息共享、追踪现金流的简单层面。“当然未来可能会以此为基础,搭建更多的功能进去,形成一个有价值的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