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哈划重点:......所以,即便产业需求与日俱增,但能创造AI工具、使用AI工具的人,也会愈来愈多。广义来说,AI涵养是现代职场人职能内涵的转变,未来的世界人人都是科技人。】
最近我接受了一个采访,分析了在AI时代,科技人才的涵养如何被二次定义,AI与人的关系如何被二次校准。AI正推动文艺二次复兴,让人可以再一次找到生命意义,展开哲学的思索——你为什么而存在?——(李开复注)
台湾地区《远见杂志》2021年2月第416期
“2020年全球疫情,本身是个很大的灾难,但带来意想不到、推进‘数字化’的结果,”全球AI人工智能趋势专家李开复观察,疫情迫使人们远离群体,远距工作、远距教育、远距医疗等新生活形态,迫使数字化加速,“当你的工作流变得数字化、IT化、数据化,也就很自然变成AI化了。”
李开复现职为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专精于计算机科学领域,曾任Google、微软、苹果全球高管,他认为,疫情驱动人们使用计算机与网络的时间更长,更频繁,产生更多的数据,让AI技术有更好的应用。
愈来愈多的AI应用,是不是代表人才需求愈来愈大?供给缺口也愈来愈大?
“我知道大家都觉得AI好神奇。但其实AI很简单,而且以后会愈来愈简单,就像很多技术刚出来的时候,感觉都很高深、很难用,但如果新技术真的有用,工具只会愈来愈好用,”李开复直率地说:“所以,我不同意人才会愈来愈缺。”
他以三个层次分析:一是原本学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工程师,只要在既有基础上学习,大约一年的AI课程,就已足够了;二是AI走向简单化,身为未来人才的小朋友,很快就能懂得如何建造与使用。
第三是AI创造的工具逐渐深入生活,“未来世界其实不是需要大家都学会,怎么去编写AI程序。AI其实是一个赋能工具,让各行各业的人,能够更好的做事,”李开复表示。
所以,即便产业需求与日俱增,但能创造AI工具、使用AI工具的人,也会愈来愈多。广义来说,AI涵养是现代职场人职能内涵的转变,未来的世界人人都是科技人。
懂得善用AI,才是“优秀”人才
李开复以自己工作方式的改变,解释AI工具带来的影响。
他指出,2003年写第一本书的时候,他准备数十本相关领域的书籍,划记许多重点,并在重要篇章的书角贴上标签,通读过后再次整理重点,并转化成一个个概念小卡,然后在一张大纸上移动位置,决定段落与篇章。
AI运算能力,比40年前快1兆倍
现在他整理信息时,则是善用Google近年突破的英文自然语言AI搜寻,巧妙地以问答形式,抽丝剥茧,一题又一题,一层又一层的,找到专业而可靠的论述资料,再根据自己的产业知识与经验,对信息做出判断。
比如说,AI到底比过去快了多少?储存数据的成本,比过去便宜了多少?
从专家研究数据分析,李开复判断,与40年前相比,AI运算能力已经快上1兆倍,而存储必要数据,也比过去便宜1500万倍。
“运用AI工具,能更快的找到专业领域的信息,我可以专注于跳跃性的连结讯息,以表达特定概念,这就是人的思考特色,”李开复表示。
换句话说,面对AI新世界,“优秀人才”定义也产生了变化。
AI擅长记忆海量讯息,归纳出概要与规则,相对具有创意及善用AI工具的人,成为新的人才定义。
尤其,AI如果搭配硬体设备,将可以处理大量重复性的工作,执行得又快又准。因此人的“手”与“脚”,可从“无聊的”单纯劳动中解放出来。
AI办不到的,就是人类存在价值
“人类要做更多AI不能做的事,去发挥‘人’的力量,强迫找到自己真正的特点,擅长而独特的部分,找到我们人类存在的理由,”自诩为“乐观派”的李开复,认为这同时也是AI存在的意义,强迫人类寻找自我价值。
但有另一个终极理论,认为人类发明了一个比自己更厉害的东西,AI什么都能做,人其实没用的,根本没有所谓的生活,人类只是AI眼中的游戏。
“我也不排除这样的可能,但其实这个问题,多想都是在浪费时间,因为担心并不会创造任何价值,”李开复对此直接明了地说:“我始终选择相信乐观,因为我们会去追求人生的意义。悲观会带来消极,让一切很难前进,最后就只会变成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了。”
(文章插图未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