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哈划重点:负责此次路测评估的国家ITS中心智能驾驶及智能交通产业研究院,成立于2017年6月,由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和常州市政府共同组建。该院筹建的国家智能商用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是经国家认监委批准的智能商用车领域的国家级检测认证机构。】
新华社南京12月1日电(记者刘宇轩)自动驾驶控制终端、流媒体倒车镜、360度车内全景监控……11月30日,一辆张贴“苏D0002试”测试牌照的红色巴士,搭载众多智能驾驶设备和首批13位乘客,不紧不慢地行驶在常州市天宁区的测试路段。当天,三辆智能商用车获得交通行业国内首批路测牌照,这辆红色巴士正是其中之一。
负责此次路测评估的国家ITS中心智能驾驶及智能交通产业研究院,成立于2017年6月,由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和常州市政府共同组建。该院筹建的国家智能商用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是经国家认监委批准的智能商用车领域的国家级检测认证机构。
首次道路测试开放里程为1.3公里,记者现场试乘发现,外观上,智能商用车与普通巴士差别不大,但车内外的智能驾驶设备,可以不间断接收“埋伏”在道路两侧传感器发来的路况信息,实时监控周围车辆行驶情况并就此调整行车状态。
测试行驶时,试驾车车速为每小时20至30公里,当两侧出现车辆汇入、超车时,会根据路况信息加速、减速,灵活避让,并保持安全距离。当行驶至路口时,遇到红灯,试驾车很快停下,绿灯亮起便自动前进。
“智能驾驶控制器相当于大脑,具有毫秒级反应速度,比人的反应速度要快得多。”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车辆安全员于炬告诉记者,车辆四周的感应装置可以实现以车为圆心、半径为150米的感应。
研究院工作人员徐亮告诉记者,目前智能驾驶商用车使用的L4级自动驾驶技术,属于限定区域内的自动驾驶,在开放测试区之外,需要驾驶员正常驾驶。智能商用车要实现的最终形态,是实现车内无驾驶员。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可与检验检测监管司副司长乔东在试乘后告诉记者,在技术层面,商用车在实现“无人驾驶”前,智能驾驶系统测试是有价值的,但还需进一步探索技术标准;在法规层面,未来如果都用“无人驾驶”,那驾照、核发驾照的部门也需相应调整,在法规上还需完善;在乘客感知层面,刚才体验的好几位乘客都打趣自己是“小白鼠”,说明安全性对于大众感知十分重要,在技术可靠前提下,需通过宣传或其他方式,引导大家接受、认同“无人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