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哈划重点:人对声音的感知是有范围的,人感知不到的动物却能感知到。比如在地震前有些动物提前是有反应的,说明它们有一种能力能够感知到,如果人类能够连接动物与之沟通,就有可能实现预测地震。】
吕廷杰: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北邮-里昂GEMBA课程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邮电大学校长助理,经管学院院长。日本京都大学博士、美国贝尔实验室访问学者。
现担任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联通独立董事;中国信息社会50人论坛轮值主席;国际电信协会常务理事;工信部科技委委员、电信经济专家委委员。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批评质疑5G者,根本不懂5G
吕廷杰认为,因为5G技术的出现,互联网将进入下半场,从消费互联走向产业互联。
“这是一场革命”,吕廷杰说。他将5G与电力作类比,如果电力只用在家用照明,影响的只是个人和家庭生活。但当电力走向了所有的制造业,就产生了工业革命2.0。同样,5G也将像电力一样,从个人、家庭最终走向制造业,实现工业互联。
不过外界对于5G的应用场景也有不少的争论和质疑,“有人问5G需要多长时间才有杀手级的应用?这使我想起来3G。”
吕廷杰回忆,3G的出现让手机不仅能打电话还能上网,赋予了手机全新的功能,但3G出现时遭受的质疑并不比5G少。“当年3G受到批评的时候,我都是经历过的,3G是2000年通过标准,全世界都不知道杀手级应用在哪,有人甚至说这是乌托邦知识分子的空想。”
2002年,他应邀去日韩观摩3G建设,而那时中国距离3G商用还很遥远。当时对于手机用3G看球赛,同行的观摩团中就有人质疑,屏幕太小、网络不流畅等。甚至有人对此评论称,直接用电脑看球赛体验更好,屏幕够大,宽带包月,网络也很流畅,因此手机上网技术不可能成功。
“这些人的错误在哪?一直到了2007年,一个叫乔布斯的人,拿出了苹果手机和App Store,教了全世界人民手机上网怎么玩。”
至于目前外界对5G的质疑,吕廷杰认为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停留在4G以前的应用场景上,认为4G的网速就够了;另一种是在传统市场中有利益,比如有人说光纤比5G效率更高,干吗要用5G?但实际上5G的目标就是在某些场景下消灭光纤,5G要达到接近于光纤的通信能力,而且要实现无线化。
他甚至直言,很多批评5G的人根本不懂5G。比如有人说有WiFi用不着5G,但WiFi不像通信级的应用有网络质量控制的保证,可以用在家庭,但无法用在工业关键场景的控制;还有人说5G怎么能支持无人驾驶汽车,总得到云端算一个指令来控制这辆车,这时候就撞车了。但实际上5G有边缘计算能力可以保证低时延,根本不需要到云端计算指令。
“质疑的这些人根本没有了解这些场景,5G一个重要观念的转换,就是要推一些5G行业应用。”吕廷杰说,5G将是下一个创业风口,它带动的产业互联网的规模,将是消费互联网的上万倍。
微信很难被取代,运营商思维应开放
日前,三大运营商联合推出的5G消息,引发了外界广泛关注。甚至有人认为,这是运营商要联合起来对标微信,以夺回被微信抢去的语音和短信收入。
吕廷杰指出,实际上在微信之前,中国移动就推出过飞信,但最终还是没能阻挡微信做大。在他看来,一是因为封闭,飞信起初并不对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用户开放;二是因为思维上的差距,微信的定位是平台,可以靠小程序、游戏、广告等多种方式赚钱。而飞信发送消息要包月,还是在赚传统的通信服务费。
“这是运营商不懂OTT,网络和业务不分离给人一种错觉,它(飞信)还在收费。大家当然觉得微信不要钱,飞信要钱,其实用微信也付了很多流量费。”
这次推出5G消息,吕廷杰认为变化巨大。三家运营商首次联合起来,打通了5G消息的网络和用户,与飞信时代的思维完全不同。不过他认为,5G消息并不能完全替代微信,但可以做一些差异化的功能,以解决微信解决不了的痛点。
他举例称,将来金融类的应用可能会运行在5G消息上,相比WiFi,5G网络的环境会更安全;同时,微信只能连接熟人,但5G消息是基于手机号码的,只要有手机号码就可以发送信息,这在商业广告等企业级类型的应用上前景广阔。
“我觉得他们(5G消息和微信)谁也不可能消灭谁,大家都在重新定位。社交平台可能会更社交化,而具体的行业应用可能会运行到5G消息上去。”吕廷杰建议,在5G消息上,运营商应该采取开放式的思维,在社会化的创新之下,才可能产生更多的5G杀手级应用。
流量费每降1块钱,经济增长拉动明显
当前,三大运营商都在大力发展5G套餐用户。根据工信部的数据,截至3月底,全国已有5000多万个5G套餐用户。
但吕廷杰强调,除了面向个人用户的高速率场景之外,面向行业用户的广连接和低时延场景才是5G的根本目标。他举例称,5G具备的网络切片功能对工业互联网场景非常重要。他将其类比为公交专用线,由于在马路上划出了公交线、快行线、慢行线等,在上下班高峰时即使路面堵车但公交线可能会不堵。而5G的网络切片功能是同样的道理,可以满足工业互联网场景下的高可靠性、大连接、低时延的需求。
实际上,为了进一步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政府日前提出了新基建的概念,包含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
吕廷杰指出,这七大领域中信息科技占据四个,国家就是要加快5G网络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拉动更多的制造业、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发展,进而推动经济增长。“5G等新基建的布局,我的判断就是国家要发力科技端,发挥5G产业的基础性作用,为中长期有价值的新兴产业的发展,或者资源的配置做准备。”吕廷杰说。
他还提及通信业的提速降费政策。根据数学模型计算,在消费互联网时代,流量费每降一块钱对互联网企业的益处会更大一些,但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并不明显。而在5G带来的产业互联网时代,流量费每降一块钱,将明显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
(图片来源:凤凰网财经频道)
中国5G技术领先有限 基础学科差距非常大
在上期的对话中,吕廷杰指出了5G对工业互联网甚至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性。除此之外,他认为,5G也是中国国家综合实力上升的重要机遇。
“有人说5G是自1876年以来中国第一次在新科技领域世界领先。甚至有人说它的意义远远超过原子弹,因为中国核爆成功的时候,美国没有进入紧急状态,但是中国一家民营企业华为让美国进入紧急状态,这个东西(5G)比核武器还厉害。”
吕廷杰认为,趋势大于优势,而趋势又是由科技引领。在5G、人工智能、量子物理学等技术领域,中国要么奋起直追、要么已经处于领先,科技是中国崛起的重要支撑。
“我个人认为,我们已经在5G技术上稍稍领先,但这种领先有限。”他指出,技术领先需要有基础科研实力作为支撑,目前中国的一些应用学科发展迅速,但在基础学科上的差距还非常大。
科研能力也关乎5G的下一代技术6G的发展。吕廷杰也谈到了对未来6G发展方向的一些看法。
北京邮电大学的张平教授曾在2019年的一篇论文中提出,6G可能会连接人的灵魂。吕廷杰设想,6G甚至可能会连接各种生灵,除了人还有动物。
“假如我们真的能跟动物用各种方式进行交流沟通,这场革命就发生了。”他举例称,人对声音的感知是有范围的,人感知不到的动物却能感知到。比如在地震前有些动物提前是有反应的,说明它们有一种能力能够感知到,如果人类能够连接动物与之沟通,就有可能实现预测地震。
5G发展不能只靠运营商 需要鼓励社会化投资
在推进5G产业发展上,运营商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但吕廷杰强调又不能完全只依赖运营商。
一方面,三大运营商在个人市场经验丰富,但在5G最重要的企业市场,能力和经验仍旧欠缺;另一方面,5G发展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要提速降费的运营商在资金上面临压力。
他指出,基础电信服务行业不应该成为暴利行业,但也需要有足够利润对技术进行升级换代。“不能只看中国运营商一年一千亿的利润,要上5G一千亿都不够。要促进他们有利润加速更新换代,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降价提速。”
这种背景之下,5G的资金投入以及商业模式就成为非常关键的因素。他认为,5G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不应该停留在技术上,而是商业模式创新的成功。
他举例称,车联网是5G在交通领域的重要应用场景,要实现车联网就要安装相应的模组,但模组的成本由谁来承担是个关键的问题。“运营商要投资建网,肯定不会愿意为模组买单;汽车厂商增加车联网模组,产品价格就要上涨;有人说让消费者买单,那消费者也得评估买不买。”
吕廷杰认为,5G未来最重要的创新都在2B上,但2B必须解决机制体制的问题,需要调动社会力量。
他提到了国外的一些经验,比如将频率资源分配给有需要的企业,让企业投资建设5G专网;或者让运营商以承包租赁的方式,将频率资源租赁给企业建设专网。这些举措都可以减轻运营商单独投资建网的资金成本。
“我们正在从经济学的各方面分析,到底怎样才是一个好的激励机制,让社会各界主动参与到5G基础设施建设上来。从而助力5G商业模式的成功。”他认为,理顺机制问题,不仅关乎5G未来10年的前景,更是将来6G、7G能否顺利发展的基础。
(注:文章标题、文本内容及人物图片收录经哈希力量二次整理综合。访谈视频请点击本链接新开窗口访问来源新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