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哈划重点:IEEE得到了全球技术界和世界各地技术专业人员的普遍认可。其发表的自身相关领域的文献数量在全球同类文献中的占比可以达到近三分之一。IEEE的愿景是助推动电气、电子、通信、计算机等工程,以及类似学科的教育和技术发展进步。】
北京时间11月24日,2022年度IEEE Fellow完整名单正式公布,本次共有265位学者入选。
(来源:IEEE)
在2022 IEEE Fellows名单中,共有31位中国学者,其中有三位来自清华大学,分别为清华电子工程系主任汪玉、清华软件学院副教授杨铮、清华电子工程系长聘副教授戴凌龙。
先来看看什么是IEEE和IEEE Fellow。
IEEE是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的缩写,可读作“I triple E”。1963年,IEEE由美国电气工程师协会和无线电工程师协会合并而成,后发展为世界最大的专业技术组织。
据了解,合并之初的IEEE约有15万名会员,其中93%在美国。到1984年,约有25万名会员,美国人占80%。据维基百科显示,截至2021年,IEEE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着超40万会员,其中50%以上来自美国以外,美国会员不再占大多数。
除作为学术机构外,IEEE还负责相关学科的标准制定工作,其每年制定和修订的技术标准达800多个。
IEEE得到了全球技术界和世界各地技术专业人员的普遍认可。其发表的自身相关领域的文献数量在全球同类文献中的占比可以达到近三分之一。
IEEE的愿景是助推动电气、电子、通信、计算机等工程,以及类似学科的教育和技术发展进步。
什么是IEEE Fellow ?
IEEE的会员大致分五个级别:Student Member、Affiliate to Member、Associate to Member、Senior Member、Fellow。另外,还有一个Life Member,要求会员必须年满65岁,并且年龄和入会时间总和等于或大于100。
可以看到,IEEE Fellow几乎是IEEE会员的最高等级。此称号的获得十分有难度,IEEE会经过多次评议,最终经协会理事会确定,每年从几十万会员中选出大概300人颁发IEEE Fellow证书和奖章,人数不超过IEEE总会员的千分之一。这些人无一不是在各自领域有着卓越成就的专业技术人才。IEEE Fellow在国际上也享有极高声誉。
IEEE Fellow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中文译名,有人提议译为“会士”或“院士”,但都没有得到广泛认可。其实,Fellow这个单词在美国使用非常普遍,很多机构都将其作为元老级成员的称呼。
此次,清华大学汪玉当选2022 IEEE Fellow,主要是由于其在领域专用加速器设计(Domain Specific Accelerator Design)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汪玉是一名“80后”,在清华大学完成本科和研究生学业。2007年从清华博士毕业后,留校至今。现为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电子工程系长聘教授和系主任。其也是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自创办以来第一位“80”后系主任。同时,汪玉也是ACM SIGDA执行委员会成员,并是ACM FPGA技术委员会亚太地区唯一成员。
图 | 汪玉(中)和他的学生们(来源:清华大学)
据清华大学官网了解,汪玉长期从事智能芯片、高能效电路与系统研究,已发表论文310余篇,谷歌学术引用10900余次。
汪玉现在清华大学领导节能计算组(NICS-EFC)纳米级集成电路与系统实验室。NICS-EFC致力于AI场景下的节能电路和系统设计方法研究,包括多智能体强化学习算法、高效鲁棒深度学习系统、领域特殊加速和多智能体系统。
NICS-EFC打造的项目有,神经网络加速器比较、有限通信的室内多机器人探索、模块化NAS研究框架aw_nas、多代理策略算法MappoSystem、基于忆阻器的神经形态计算系统仿真平台MNSIM。
在取得卓越学术成绩的同时,汪玉也在积极尝试将学术成果进行落地产业化。2016年,汪玉和他的学生姚颂等人联合创立AI芯片公司深鉴科技,两年内,就获得多笔企业投资,其中不乏赛灵思、联发科、蚂蚁金服、三星等知名企业。2018年,深鉴科技被美国赛灵思所收购。
另外一位“80后”学者杨铮,因在无线定位和传感技术(Wireless Localization and Sensing)方面的贡献获得了2022 IEEE Fellow称号。
杨铮同样来自清华大学,是软件学院的副教授,也是北京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研究中心成员。在2006年获得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工学学士学位,2010年在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系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图 | 杨铮(来源:清华大学)
他的研究领域涵盖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定位与感知、群智感知、智慧城市、区块链等。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中、英文学术专著3部,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杨铮比较有代表性的论文有,《从RSSI到CSI:通过通道响应进行室内定位》、《基于智能手机的众包室内定位》《移动性增加定位能力:基于惯性传感器的室内无线定位研究综述》《移动人群感知的诱因调查》《交互式游戏中使用商品Wi-Fi推断运动方向》等。
值得一提的是,上一次2021 IEEE Fellow人数有282人,其中,华人学者75人,占比26.6%。而此次,IEEE Fellow华人学者有83人,占总人数的31.3%,比上次略有增加。
-End-
(文章原标题:《2022 IEEE Fellow名单公布!清华大学三位学者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