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哈划重点:在启动仪式上,人大附中实验小学全校同学参与了一场不插电编程游戏。具体游戏规则为,将整个操场想象成大型计算机,每位学生是计算机里的数据。以班级为单位,学号代表数据的大小。听口令变化队形,每次口令只能相邻两位同学变换。没有交换成功或者不需要交换的同学,则保持原地不动。最终实现数据依次排序。】
12月1日讯 昨日,“编程一小时”计算机科学教育周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实验小学启动。与人大附中实验小学老师交流,芥末堆了解到学校已经全校普及编程教育。四年级开始开展Scratch课程,低年级教学主要以游戏化教学方式进行,并会加入绘制思维导图等思维训练内容。师资是编程教育一直以来的痛点,信息课老师赵芳认为,如果找对工具和方法,其实对师资的要求并不高。校内使用到机构产品更多的还是硬件层面,课程和教材由老师自己研发。
“编程一小时”是由美国非营利组织 Code.org于2013年发起的科普活动。2014年,微软联合教育机构和非营利组织,把“编程一小时”计算机科学教育活动带到中国。据悉,启动仪式后,微软线下体验店将继续开展“编程一小时”活动。
全校开展编程教育:游戏化、图形化、项目制
“如果想实现板子(Micro:bit)的效果需要哪些指令?如何实现循环?”上课的人大附中实验小学三年级学生对问题对答如流。班上的大部分同学是今年接触到编程的,但其中一位同学告诉芥末堆,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他就开始在家里通过校外机构的平台自学编程。不是家长老师推荐,就是因为好玩。
“因为孩子们喜欢呀,之前信息课教的是word、excel这类。”人大附中实验小学信息课老师田迎春告诉芥末堆,学校开设编程课的原因也是因为学生喜欢。
目前,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实验小学已通过正课、社团、主题活动等形式开展全校编程课程。据赵芳介绍说,一二年级主要是以游戏化教学的方式开展,三年级采用与硬件结合的Micro:bit课程,四年级以上逐步接触Scratch,六年级以项目制开展。此外,类似于“编程一小时”的主题活动,学校会组织全校参与。针对有能力在小学阶段完成代码编写的学生,学校会提供辅导材料、答疑、翻转课堂等形式培养他们的能力。
在另外一堂面对零基础学生的编程课堂上,学生们使用《我的世界》海洋版进行闯关学习。《我的世界》是一款集合游戏化和图形化特点的编程平台。学生虽然刚上手时有些不知所措,但熟悉基本规则之后,就没有多大问题。芥末堆记者发现,平台中代表“循环指令”的粉色区块,很多学生并没有使用到,还是采用“向前—向前—向前”的重复指令来完成。赵芳解释说,常规的课程,老师会细化每一步教学过程,包括绘制流程图,讲授命令和执行方式。
北京市教育研究院郑立新评价这两堂课说,课程选择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比较适合小学生,但美中不足的是,《我的世界》相关课程尚未进入全校课程体系中。此外,与硬件相结合的编程课,硬件设备的提供和老师的培训都需要下一步学校思考的方向。
全校普及痛点在师资,老师痛点在教材
郑立新认为目前全校普及编程教育存在两个痛点,缺少国家级课标和缺少师资。郑立新认为从《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颁布,便可以看出国家层面对基础阶段的编程教育重视程度。但还缺少课程层面的推动,能够让编程教育真正落地。
缺少师资则是行业内老生常谈的话题。《中小学阶段人工智能普及教育现状调研报告》数据显示,目前基础阶段人工智能课程老师教学经验不足,近半数老师只有不到一年的教学经验。田迎春告诉芥末堆确实如此。人大附中实验小学相关课程也都是信息技术老师负责教授。
对此,郑立新建议除了为老师提供短期培训和优秀教师观摩活动之外,还可以提供成体系的长期培训。
另一方面,因为人工智能是最近兴起的学科,所以老师并没有相关的经验可以借鉴。赵芳认为,信息技术的教材一出版也就过时了。人大附中实验小学两位老师均表示,相关课程内容只能自己研究。赵芳告诉芥末堆,机构能够帮助到学校更多是硬件的支持,学校老师根据硬件和学生水平自研课程。同时,赵芳也表示,如果找对工具和方法,其实对师资的要求并不高。
微软预计培训2万名编程老师
微软公益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微软主要以公益形式推广编程教育,主要有四大内容,由微软研究院研发的课程、Code.org在线课程、MakeCode在线社区以及在不具备网络设备的偏远山区提供不插电编程教育。
在启动仪式上,人大附中实验小学全校同学参与了一场不插电编程游戏。具体游戏规则为,将整个操场想象成大型计算机,每位学生是计算机里的数据。以班级为单位,学号代表数据的大小。听口令变化队形,每次口令只能相邻两位同学变换。没有交换成功或者不需要交换的同学,则保持原地不动。最终实现数据依次排序。
据悉,未来一年,微软将与中国少年儿童发展服务中心、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中国电子学会、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等组织合作,为2万名教育工作者提供技能培训和课程指导,为35万名学生提供提升计算机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机会。
(原文标题:《微软启动“编程一小时”科学教育周,校内编程老师教学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