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哈划重点:小冰公司已经完成Pre-A轮融资,投资方为北极光创投与网易集团。2020年7月,微软宣布将人工智能小冰业务分拆为独立公司运营,成立小冰公司。沈向洋透露此次融资量级为数亿元人民币。】
从微软分拆已近半年的小冰公司,宣布了与老东家微软的一系列合作。小冰公司与微软中国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面向To B行业联合推出一系列人工智能+云计算商业化解决方案。首批解决方案覆盖人工智能金融、人工智能汽车、人工智能内容生产三个垂直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自今年7月小冰公司从微软拆分独立后,与微软的合作却更加紧密了。双方共同推出的人工智能商业化解决方案,将采用微软智能云Azure作为服务中国及全球市场的云计算运营平台。而微软中国将为小冰公司提供一系列优势资源,全面联合市场拓展、联合销售,以及合作伙伴生态系统的联合创新。
左:李笛 中:沈向洋 右:邹作基
会后,新浪数码专访了小冰公司董事长、原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和小冰公司首席执行官、原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李笛、微软公司副总裁、微软中国区首席运营官邹作基。
To B重点行业用户
在过去六年中,小冰通过不断迭代,从主打‘情商’的语音助手,成长为会写诗、会作画、会唱歌、会作曲的‘全能’少女,从文本到多模态交互,覆盖、融合了AI人工智能领域几乎所有主流技术。支撑起全球超60%的AI交互总量,交互总量稳居全球第一。仅小冰单一品牌就覆盖了6.6亿在线用户、4.5亿台第三方智能设备、9亿内容用户。
目前,小冰瞄向了一个更大的市场,To B重点行业用户。
本次微软与小冰合作达成之后,双方将共同推出覆盖人工智能金融、人工智能汽车、人工智能内容生产三个垂直领域的人工智能商业化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将采用微软智能云Azure作为服务中国及全球市场的云计算运营平台,并将完善的人工智能交互体验融入关键行业的典型应用场景中。事实上,人工智能金融、人工智能汽车、人工智能内容生产这三个领域也正是小冰当前的主要收入来源。
比如,金融领域,以往上市公告需要通过人力从海量信息中收集、摘取、处理,进行资讯服务,尤其是在上市公告高并发、非密集两个极端流量状况下,给企业的团队人员管理带来很大挑战。
智能汽车领域,小冰提供的不只是常规的智能驾驶舱体验,而是创造出一个同行者、副驾驶,用有温度、高情商、非孤独式随时随地的体验,跨平台调用汽车感官,以汽车的视角创造各种各样的应用。
在沈向洋看来,人工智能领域想象空间非常大,泡沫也很大。很容易停留在美好的概念阶段,却很难深入垂直领域落地,并产生良好的实际效果。小冰今天推出的首批行业优先解决方案,每一款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据沈向洋介绍,与其他市场行业解决方案不同,小冰瞄准的是行业关键岗位的痛点问题,绝非以减员增效为出发点的流程式提升。
发布会上还宣布,小冰中标了国家体育总局冬运中心的重点项目,在2022年冬奥会上小冰将提供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视觉评分系统。这也是人工智能在全球竞技类体育领域的首个落地成果。
李笛透露,小冰关注体育领域很长时间了,这块很重要的一个事情是要持续迭代,并且和这个行业最好的团队合作,现在是自由式滑雪,后面还有雪橇、雪板等部分,其实也在这里面,中标之前我们就进行了大量的合作。
之所以能够做到相当好的结果,其实和最近这些年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技术的进步息息相关,大家这么多年在体育领域用这样的技术手段来辅助训练,帮助打分,其实已经做了很长时间了,现在自由式滑雪项目,我们应用摄像头和计算机视觉,用数据加上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算法,现在可以做到相当好的效果,这也是我们小冰中标的原因之一。沈向洋补充道。
当前人工智能应用非常广泛,包括家居、手机、车载、教育、客服等多个场景。不过,在李笛看来,小冰目前所涉足的领域并非存量市场。
“上一波来收割AI红利的玩家其实并没有发掘AI真正的价值,大家尝试将各个领域与AI结合并提出‘AI+’的概念,但我们发现还有其他的应用方案,”李笛表示,“我们做的许多智能终端升级与过去解决方案截然不同。”
一个显著的区别在于,小冰不强调暴力化硬性替代人类,而是倡导人工智能与人类团队的新的弥合。换言之,小冰是始终强调人类与AI 的对等协同关系,而非取代关系。
融资开启全新商业化进程
发布会上还有一件大事,小冰公司已经完成Pre-A轮融资,投资方为北极光创投与网易集团。2020年7月,微软宣布将人工智能小冰业务分拆为独立公司运营,成立小冰公司。沈向洋透露此次融资量级为数亿元人民币。
围绕资方对小冰的商业化要求等问题,沈向洋告诉新浪数码,“我们还没有真正出去做A轮融资的事情,为什么是Pre-A轮呢?当时从微软独立的时候,我们就想尽快把这个公司设立起来,邓锋、丁磊都是多年的好朋友,对小冰也非常关注。”目前投资方对小冰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事实上,据此前小冰透露的数据,过去一年内小冰的商业化收入已经突破1亿元。
与过去有所区别的是,本次合作意在将本地创新做得更加深入。“过去的模式是通过枢纽式的研发中心辐射到很多地方,小冰独立,可以变为迅速循环的个体,将过去已有商业化客户结合在一起,也将已有的产品结合在一起。”李笛补充道。
小冰的商业化进程显然正在提速。短短四个月,小冰公司完成了自立门户、首轮融资、以及与微软的战略合作。从目前的1亿元营收和诸多成功案例来看,小冰的商业化路径已取得初步成功。
(原文标题:《专访沈向洋:人工智能泡沫很大 真正难的是落地》。文章部分插图未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