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哈划重点:区块链,诞生于2009年,专门解决不信任环境下的信任、激励与结算问题。】
区块链的应用最终要落地,而且我也深信,未来会遍地开花,那是个区块链的世界。
应洋云cklover之邀,要写一篇关于雾计算的文章,于是就想到了雾计算与区块链的结合应用,下面以智能交通红绿灯为例。
智能交通红绿灯,现在很多城市都在建设,简单讲,就是红绿灯的亮灯时间不再固定,而是会根据路口车流变化动态调节,如此可以大大缓解城市拥堵。
这套系统要落地,不但要有高清摄像头(传感器),还要能对车流进行识别与分析,这就需要一个计算中心或者是调度中心。一座城市,玩儿大一点,那就要上云计算。等到全国都上这套系统了,那就更要上云计算。
听起来很美好,可是问题来了:
那么多路口,那么多高清摄像头,那么多车,车速还那么快,这里面所产生的信息瞬息万变,这些信息要实时上传到云上,通过云计算,再把调度指令下发到各个红绿灯,各位想过没有,这需要多大的计算量,又需要多大的网络带宽啊!尤其是网络带宽,目前,还真不好解决。
当然,5G普及后会有所改观,但还是解决不了核心问题。
有没有更好的思路呢?
其实,决定红绿灯的亮灯时间,只与当前以及附近的几个路口车流情况有关,稍远一点的路口,几乎没有影响。那何不就近建设一个个超小规模的计算中心呢?只需要调度区区几个路口而已。
这样,就把原先的基于中心化的云计算模式,转变为基于分布式的雾计算模式了!
说了半天,大家终于明白什么是雾计算了。其实雾计算的概念早就被提出来了,用于解决区域性的近场计算,相比高高在上的云,它就是接地气的雾。
综上所述,整个系统可以是一个三级系统,第一级系统是传感器构成的物联网基础设施,第二级是区域性的雾计算节点,第三级才是云计算中心。这样能做到较低成本下的实时反馈系统。
听起来很美好,可是问题又来了:
除了考虑设备,还要考虑人,因为这里面会牵涉到很多利益相关方:
1、交通部门:建设和运营这么复杂的项目,要很多钱呐,领导,批点钱呗
2、城市财政:说说,每天你这钱都怎么花的
3、主管部门:花了钱,要办事!说说,效果怎么样
5、云计算中心:我们的带宽、存储和计算是可以弹性计费的哦
6、车联网服务商、路灯市政、位置地图服务商等等:我们也是价值贡献者
7、私营单位:既然外包给我们来建设或运营(BOT、PPP什么的),那能不能通过提供优质服务,向谁收点服务费呢?
8、车主:这固然是好,但我提供出行数据,有没有什么奖励呢?还有凭什么让我放心那些私营单位(哪怕是政府单位)来监视我们的出行呢?会不会作为他们的大数据被二次创收了呢?虽然目前没有办法,但我们的隐私保护意识觉醒了啊。再者说了,收费也可以,但怎么收呢?按月?按次?按里程?按路口?按心情?
大家发现没有?这里面不是技术问题,本质上是信任问题。
他们说了,不会的,我们有系统啊,我们有数据库啊,我们有报表啊,你去查啊。
对此,大家内心深处只能是呵呵了。你那些数据库那些报表,俺们信不过!
不过话又说回来,不信任也得信任,有什么办法呢?
有,还真有!用区块链呐!
区块链,诞生于2009年,专门解决不信任环境下的信任、激励与结算问题。
简单理解,区块链就是互联网上的公开数据库,每隔几分钟就封存一次,永载史册。利用神奇的加密技术,只要封存的数据被人篡改,马上就会被人发现并更正过来,根本无法作弊。
上述三级系统的数据库结合区块链,大家还有什么好说的?一切都公开、公正、公平。按照大家协商好的规则,利用区块链的智能合约(由程序担任铁面无私的法官)来自动结算与清算账目,一分一厘都不会差,杜绝了假账与坏账,从此,这个世界和谐了!
有了区块链,交通部门的项目预算就不会乱造,因为将来,城市财政和主管部门会根据公开数据库来核查的。云计算中心和私营单位的账目也是清晰可查的,可以即时清算的。车主贡献了出行数据,被自动奖励,出行数据被谁访问,也会先经过车主的授权才行,不可能被人二次创收,就算是得到授权被二次创收了,车主也会自动得到一部分二次创收收益。
这就是我理解的雾计算和区块链在智能交通红绿灯领域的应用。
由此想到,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这些新兴生产力,结合区块链这样的新兴生产关系,必将打造一个区块链的美好世界!
我是rruntime,欢迎大家留言指教,一起学习!
如果你有好的区块链落地场景,也不妨写出来,向你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