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哈划重点:每一架新型飞行器的构想,都始于“总体设计”这一复杂精密的系统工程。所有的飞行器都必须服务于特定任务,才能获得认可与应用。因此,精准把握需求是飞行器设计工程师的首要素质。】
当大型客机飞向云端,当荧幕上的战机展开激烈空战,当无人机在高空为灾区架起通信基站,你是否曾好奇,这些精密的“空中舞者”究竟是如何诞生的?现在,就请随我一同推开实验室大门,窥探飞行器设计工程师们将梦想化为赛博飞鸟(赛博即Cyber,在数字时代常被用来描述复杂系统)的奥秘。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飞行器”
飞行器的诞生,绝非源于一时兴起的草图涂抹。每一架新型飞行器的构想,都始于“总体设计”这一复杂精密的系统工程。所有的飞行器都必须服务于特定任务,才能获得认可与应用。因此,精准把握需求是飞行器设计工程师的首要素质。
战斗机设计师必须深刻理解空战战术乃至战争样式的演化,并预测未来发展方向;民航客机设计师必须能够深入挖掘航空公司和乘客的需求,结合技术的增长点构想出新一代客机的总体设计方向。随着先进空天推进技术、先进结构与材料、智能无人技术的进步,未来的飞行器将服务于更广阔的领域,从低空经济到空天运输,从日常出行到保家卫国,新时代必须有新一代的飞行器。
与时俱进:需求与工程编织飞行梦想
从概念设计、初步设计到详细设计,设计师一步步深入推敲,由粗到细,直达所有设计细节。
翼展多大?旋翼数量是多少?发动机功率如何?这些看似独立的参数,实则如精巧的齿轮环环相扣,每一次微调都牵动全局,飞行器设计工程师必须在性能、重量、成本间寻找最优平衡点。
左图:作者设计的某型垂直起降飞机。右图:作者所在实验室的战斗机仿真舱,主要用于与智能空中博弈算法开展人机对抗实验
这成了飞机设计最大的难点——怎样评价设计优劣?因为设计需要从“知之甚少”的启动阶段就作出关键决策,变化往往只在毫厘之间,稍有差池,就会带来“木已成舟”的尴尬局面,伴随着经费的燃烧和节点的迫近,能够在无人之境闯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把需求转化为现实中一飞冲天的赛博飞鸟,这不仅需要知识和技能,更依靠飞行器设计工程师的经验、灵感、勇气和智慧。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不仅飞行器变得更加灵巧和智能,设计流程也朝着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快速前进。未来,随着数字工程的发展,飞行器或许在被制造出来之前,就已经在虚拟空间里完成了全方位的测试,甚至在其飞上天后,仍将有虚拟镜像在数字世界中不断推演,为真实的飞行之旅保驾护航。
无人争锋:智能无人飞行器的曙光
有人说,第二代战斗机的关键在气动,第三代战斗机的关键在飞控,第四代战斗机的关键在隐身。那么,下一代战斗机的关键是什么?或许有许多答案,但大多数人认为将会是“智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智能无人技术,尤其是智能空中博弈对抗技术,将会成为未来飞行器设计的重头戏。
从深度强化学习到大模型,飞行器设计工程师紧跟时代发展浪潮,探索智能技术在飞行器上的应用。随着神经网络的快速迭代进化,数字空间里的飞行器逐渐摆脱了初期的蹒跚摇晃,动作越发丝滑、精准、果决。每一次对抗都不相同,前所未见的博弈方式和机动动作被神经网络探索了出来,人类对博弈战术的认知也在不断被突破。未来的天空或许将属于赛博,但决定胜负的依旧是人,因为智能飞行器的能力强弱是由设计师和工程师的水平高低决定的。
然而,无论数字世界的模拟多么完美,飞行器始终要回到广阔蓝天。外场试飞,是科研旅程中最牵动人心的环节。当一架凝聚众多科研人员心血的新型飞行器首次被推上跑道时,整个团队都如同等待新生命的父母,在满怀希望地屏息凝神。只有当科目顺利完成,凝固的空气才会瞬间化为掌声与更坚定的改进决心。试飞场上的心跳与欢呼,正是对科研人员最好的回馈。
文图/莫雳(北京理工大学)
责任编辑 / 王佳璇 美术编辑 / 周游
(文章部分插图未收录)